衛教資訊
放射線治療常見疑慮澄清

「放射線治療」在癌病治療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有些病人及家屬對它有很大的誤解,例如:誤解接受放射治療後,病情會愈來愈嚴重?事實上,有許多癌症病人迷信偏方,當接受治療時已屬癌末,因此無論任何治療皆很難阻擋癌病的繼續進行,將病況惡化歸罪於放射治療是沒有任何根據。 本文規納幾項一般民眾對放射治療常有的錯誤認知,並加以解釋澄清:
癌症末期病人大約只佔所有放射治療病人的 3 成,其治療大多為改善病人痛苦症狀的『緩和性治療』。半數以上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仍是屬於有機會因治療而能長期存活者。
放射線治療對許多惡性腫瘤(如鼻咽癌及子宮頸癌等)已證實有長期根除的效果,此外許多癌症(如頭頸部腫瘤及乳癌等)是需要外科手術合併放射線治療才有痊癒的機會。原則上,只要在適當的部位給予足夠的放射劑量,都有將腫瘤完全根除的機會。
癌細胞對放射治療較敏感,且正常細胞的修復能力又遠較癌細胞為佳。因此每天的放射治療不會給予太高的照射劑量,以避免正常細胞的死亡,隨著治療次數增加,癌細胞死傷得多而完全消滅,正常組織中僅有少數的細胞受創,所以能夠復原。
放射線治療中身體的不適稱『急性副作用』,常會隨著治療結束而慢慢消失;而治療結束後幾個月才發生的身體機能障礙為『 後遺症 』,兩者都只發生於照射範圍內。通常醫師所計劃的放射劑量是根據經過多年臨床研究實證結果,引發病人嚴重後遺症的機率不高。後遺症之發生並不是全由治療造成的,因為癌症本身對正常組織就有相當的破壞性。
每位病人病情及體質不同,放射線治療的方式及總劑量不一定相同,因此別人發生的後遺症不見得自己也會發生。病人及家屬應該在接受治療前與醫師針對後遺症的問題詳細討論及了解,治療中及治療結束後定期接受門診檢查。
腫瘤對放射線治療的反應快慢與癌細胞增生的速度有關,治療幾次後腫瘤大小沒有很大的變化並不代表放射線治療無效。治療中每週接受門診檢查時,醫師應會對治療是否有效作評估。
腫瘤對放射線治療的反應快並不表示劑量可以打折扣,臨床上看不見或摸不到的腫瘤,在顯微鏡下可能仍存成千上萬的癌細胞,如果治療劑量不夠可能很快就會再復發。
手術將肉眼看得見的腫瘤盡可能的去除,但因惡性腫瘤侵犯力很強,原先腫瘤附近的正常組織可能還殘留數以萬計看不見的癌細胞,是否應接受術後放射線治療,應依照專業醫師的判斷與建議。
副作用所引發的身體不適,輕微的可用藥物緩解,嚴重的則由醫師判斷是否該停止治療。原則上如果病人可以忍耐或不會導致嚴重後遺症的前題下應持續治療,因為病人休息時癌細胞會繼續繁殖。
放射線治療期間由於體力耗損大,為維持治療的持續及效果,應鼓勵他們攝取充足且均衡的營養,如果因副作用導致進食狀況不理想,甚至要考慮靜脈注射營養成分或用鼻胃管進食以補充體力。
一般體外放射線治療在病人身上所產生的游離輻射物質(以自由基為主),只有在治療的數秒間存在於治療範圍內,因此不會影響家屬的健康或病人照射範圍外的其它器官。
111.07 7N0130

聯絡電話 (03) 5580558 分機1479
若有任何疑問,歡迎您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