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資訊
成人疝氣

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任何體腔內的器官 ( 如小腸、大腸、子宮、膀胱、卵巢、闌尾等 ),經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最常發生部位在鼠蹊部上方、肚臍、腹部等。
導致疝氣發生原因
- 先天性:由於胚胎時期,睪丸剛開始是位於腹腔內,沿著腹股溝慢慢移到陰囊內;一旦腹股溝內的通道沒有完全閉鎖,則容易誘發疝氣發生。通常比較容易發生在男性,男女比率約為9:1。
- 外在因素:因為長期腹壓上升,造成腹股溝的結構慢慢變的薄弱,久之便形成疝氣。有時隨著年齡漸大,肌肉力量變弱,使腹股溝底部腹壁變得薄弱,腹股溝環功能也變差,疝氣也因此發生,成人疝氣多半為外再因素。
疝氣的症狀
- 腹股溝處漲痛:通常在初期,患者只有輕微的漲痛感覺,並不一定有明顯的膨出。
- 患處膨起:隨著病情進展,腹股溝會出現膨出的腫塊。在腹壓較大時,像:久站、負重較大、劇烈運動、咳嗽或打噴嚏、便秘或小便困難時更明顯,躺下時則消失。為外再因素。
疝氣分類
- 直接型:一部份的小腸經由鼠蹊部肌肉及筋膜的弱點或破洞直接凸出腹壁之外。
- 間接型:經胚胎時期睪丸下降路線的筋膜弱點凸出到腹股溝,再下降到陰囊內。
手術後注意事項
- 一般手術是採腰椎麻醉方式,手術後約 3 ~ 4 小時內建議頭部不宜抬高,以免頭暈,若採全身麻醉方式則無此限制。
- 手術後平躺期間,可試著使用尿壺或便盆躺著自解小便,以免發生尿液滯留及避免膀胱過脹,若在 4 ~ 6 小時無法自解,請告知護理人員。
- 採漸進式下床活動,先抬高床頭→坐至床旁邊(確定無頭暈、昏眩、蒼白、心跳加速等狀況) →站立起來→下床走動,活動時間視個人耐受狀況逐漸增加。早期下床活動有助於身體功能恢復。
- 咳嗽或打噴嚏時,可將手支托及固定傷口,可減輕腹部用力及振動所造成的疼痛。
- 傷口持續疼痛時,可告知護理人員,護理人員會依醫囑使用止痛藥物,減輕疼痛。
- 手術後,傷口應保持清潔乾燥,如果紗布滲濕時,請告知護理師,將會為您更換紗布。
- 手術後約 4 小時,可以開始試著進食,可適量補充富含高蛋白質的食物,如:魚類、肉類、乳品類等及攝取富含維生素 C的蔬果以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抽煙、喝酒及攝取辛辣食物。應避免排便用力導致腹壓升高。
113.01. 7N0242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聯絡電話 (03) 5580558 分機1780
若有任何疑問,歡迎您與我們聯絡
聯絡電話 (03) 5580558 分機1780
若有任何疑問,歡迎您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