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
胰臟癌第四期 醫建議搭配運動和曬太陽

血液腫瘤科主任鍾智淵表示,經過2年抗癌過程,病患癌指數:CA199從一剛開始的1757.4降到3.7,腹部電腦斷層檢查顯示胰尾病灶從約7公分縮小至約5公分,精神與體力明顯改善,回歸日常生活,目前只要定期回診追蹤治療。
鍾智淵主任提到,患者接受治療時會鑽牛角尖,一堆問題想詢問醫師。提醒:「要去曬太陽、去運動,想辦法過生活,不要一直把自己當病人,轉念去改變想法。」這些叮嚀不僅是醫療指導,更是一劑心靈的良藥,幫助患者在艱難過程中找回生活的希望與勇氣。患者堅定地說:「我學會了活好每一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每一天都充滿希望,快樂過生活。」
鍾智淵表示,曬太陽對癌症患者有幫助,主要原因是人體皮膚接受太陽中紫外線B(UVB)照射後,可以合成維生素D3。研究顯示,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越高,與免疫系統調節、骨骼健康有正相關,部分研究也發現與某些癌症的預後較佳有關。D3的攝取,最好的方式就是曬太陽,建議每天15分鐘。
鍾智淵主任提醒,早期胰臟癌幾乎沒有症狀,大多人發現時已是末期。面對有「癌王」、「無聲殺手」的胰臟癌,若有黃疸、上腹痛、不明原因體重下降、持續腹瀉或灰白便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而高風險族群(有家族史、糖尿病患者、長期吸煙或飲酒、肥胖及慢性胰臟炎)更要定期檢查,爭取治療先機。被診斷胰臟癌第四期5年存活率,不超過2%,癌症治療不僅是醫療介入,更需專業團隊整合照護,協助患者從身心兩方面調整,以提升生活品質與存活率。
患者坦言治療過程蠻辛苦,歷經手術、及化學治療與口服化療藥,副作用接連而至,沒有食慾、噁心、腹痛、全身無力、疲累、手腳麻…等,在過程中,感謝透過專業醫療團隊,予以關懷並密切監測病況、副作用,提供專業指導如飲食指導、副作用衛教、傾聽關懷與支持鼓勵,為治療之路注入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