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醫療新聞
News精子跑不動 中藥調理3個月 做人成功好孕到
2023/10/135歲的陳先生在今年初與未婚妻一同做了婚前健康檢查,卻意外發現精液分析報告的數據不是很理想,雖然精子數量正常,但精蟲的活動力偏低,正常型態率更只有2%,低於正常標準(〉4%)。考量婚後備孕,經過3個多月的中藥治療調理,再重新檢驗一次,精蟲正常型態從2%提升到25%,夫妻也在上個月順利自然懷孕。 在中醫理論,「腎主藏精生殖」,因此如同大家熟知的,中醫師常用「補腎」來改善精蟲品質。 醫師會根據中醫四診評估患者屬於腎陽或腎陰不足的證型,若需溫補腎陽,常用的中藥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若需滋補腎陰,則會使用枸杞子、菟絲子、黃精等藥物來改善精蟲品質。 除了補腎外,現代人由於生活壓力及飲食作息,體質證型更為複雜,單純使用補腎藥物效果有限。例如本案例,由於工作長期久坐、缺乏運動,且加班頻繁,經常吃消夜,造成體內氣滯且痰濕較盛,出現淺眠、腹脹、口渴、口氣重、解便黏等症狀,所以治療用藥會先以行氣化濕為主,補腎為輔,療效更佳。
長者吞嚥困難 營養師推薦「介護食」月餅
2023/9/25中秋佳節到,閤家團圓,如果家中長輩有咀嚼吞嚥異常的問題,就不能吃月餅避免噎到?中醫大新竹附醫營養科營養師陳芷嫺建議,針對長者的飲食需求,目前市面上已經發展出專為咀嚼吞嚥困難者設計的「介護食」,透過特殊烹調或食品添加物調整食物的質地及型態,同時保有食物原味及原貌的軟質食品,讓老年人克服咀嚼吞嚥問題又吃得開心。
響應世界病人安全日 孕產安全你我共守
2023/9/20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9月17日訂為「世界病人安全日」,邀集世界各國一起響應病人安全日,採取病安行動。今年度病人安全週主題為「孕產安全‧你我共守」,共同維護孕婦產兒安全,口號為「病人安全需要病人參與:提高病人的發言權!」中醫大新竹附醫今日(9月20日)舉行病安週活動,院長陳自諒表示,希望提高病人積極參與孕產安全並提升醫療品質。
肩鎖關節脫位微創手術,免二次手術的新選擇
2023/9/1252歲男性因車禍受傷,於他院急診就醫治療,急診出院後,左側肩膀仍非常疼痛,無法正常抬手。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醫師陳威仁,陳威仁醫師經由X光,診斷為肩峰鎖骨關節脫位,和病患溝通使用關節鏡手術復位治療,手術大約1個半小時,住院2天出院,經由門診追蹤及持續復健治療,已經恢復日常生活。
多次暈倒竟是心臟惹的禍 電燒迷走神經可緩解
2023/9/11一名國中生多次暈倒,原先被診斷為癲癇發作,最後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圀宏,林圀宏診斷國中生是迷走神經暈厥,在過度刺激的情況下,導致心跳變慢血壓下降,腦部沒有得到血液供應而昏倒,目前透過節律器防止心跳變慢。林圀宏表示,國外興起利用電燒心臟迷走神經節的治療方式,把迷走神經節燒灼之後,達到抑制心跳變慢、血壓下降的效果,來治癒迷走神經性暈厥的的病人。
咬牙切齒顳顎關節症候群 醫:跟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2023/9/450歲的女性病患,長期緊張愛操煩,睡眠品質差,上班會因工作壓力偶有牙齒緊咬的情形,近一年發現自己除了牙齒緊咬狀況明顯外,開始張口也出現疼痛感,甚至吃東西時無法大口吃,顳顎關節開始出現聲音,睡覺時甚至壓到會疼痛,臉部跟頸部肌肉也有疼痛感。病患曾到牙科求診,牙科診斷是顳顎關節症候群,給予咬合矯正器卻沒有明顯改善,之後求助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鄭映芝醫師。 經過診治後,鄭映芝醫師發現病患的顳顎關節症候群,其實跟長期工作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因此建議服用幫助穩定自律神經的藥物,並搭配電刺激以及放鬆練習。在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併行下約兩個月,病患牙關緊咬的強度明顯減弱,肌肉痠痛與壓痛感也改善許多。
乾眼症紅腫又分泌物多 脈衝光雷射改善
2023/8/28一名年約60歲的許先生,主述眼睛長期眼睛疼痛,紅腫,有異物感,分泌物多,感到非常的困擾,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醫師邱瓊儀,經過診斷,病患是乾眼症合併眼瞼炎,一開始以人工淚液和熱敷保守治療,但情況沒有明顯改善,最後透過脈衝光雷射,經過約三次兩個月的治療,病患症狀明顯緩解。
手腕凸出腱鞘囊腫 腕關節鏡微創手術傷口0.3公分復發率低
2023/8/21一名13歲學生,左手手腕無法靈活活動長達半年,一開始不以為意,直到最近感到劇烈疼痛去他院求診,經過復健並沒有明顯改善,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王韋智醫師,臨床診斷為腱鞘囊腫,大約一公分,是一種常見於手腕或手指關節旁的良性腫塊。經過醫病溝通,以腕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手術約20分鐘,經過兩週時間,手腕活動度已經恢復8成,目前持續回診追蹤。
以為胃痛半年竟是膽結石 螢光3D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
2023/8/14一名42歲王女士半年來都有反覆上腹疼痛的問題,尤其是在晚餐飯後,經常突然半夜痛醒,多次就醫,靠止痛藥緩解就不以為意。最近一次腹痛非常嚴重,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經過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膽囊裡有一顆約一公分左右的結石導致急性膽囊炎,經一般外科醫師夏正杰和病患溝通後,病患接受螢光3D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術後第二天出院回家,疼痛解除,回門診持續追蹤。
過度運動二次傷害 梨狀肌復發痠麻痛
2023/8/7一名約50歲的女性病患,最近因為運動挑戰高難度,沒想到,出現腳麻疼痛,甚至連開車腳都無力的感覺,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何宇淳,臨床經驗診斷為梨狀肌復發,經過醫病溝通,何宇淳醫師建議執行超磁場治療,大約五次的治療,病患的症狀逐漸獲得緩解,同時也提醒病患,曾經運動傷害過,在執行高難度動作時,要更小心,量力而為,否則又是運動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