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醫療新聞
News
中醫大新竹附醫院長陳自諒 改善健保虧損提三解方
2025/3/24清華大學科管院院長林哲群、在職專班執行長林世昌和健康政策與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主任蔡昌憲,邀請中醫大新竹附醫院長陳自諒到清華大學EMBA「董座的經營哲學」和學生演講,主題是「我從醫師到院長的變形記」﹑分享人生哲學和經營理念。面對健保虧損,急診塞爆等問題,院長陳自諒提出,可參考新加坡的醫療制度「醫療分級、共擔機制、強制儲蓄」,建議台灣可採漸進式改革方向。

呼吸困難易喘 醫:恐冠狀動脈疾病
2025/3/17一名70多歲務農長者,出現呼吸困難,易喘及虛弱無力等症狀,原本以為是自然老化,和新冠肺炎後遺症,然而症狀日益嚴重。在子女安排的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心律不整,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醫療副院長劉俊廷,經詳細評估,除了心房顫動心律不整,進一步發現他有冠狀動脈疾病。醫病溝通後,病患接受心導管檢查及治療後,症狀和體力明顯改善,恢復正常的生活與繼續務農,甚至和子女一同爬山,完成來回11公里的步道健行之旅,家人特別表達對醫護團隊的感謝。

孕婦荷爾蒙波動 易出現妊娠糖尿病或甲狀腺功能變化
2025/3/10一名30歲的孕婦,透過試管懷上第一胎,因為在試管的過程,需要打排卵藥物,抗免疫或是抗發炎的藥物,對母親身體造成影響,體重從60公斤急速增加到80公斤,懷孕初期出現妊娠糖尿病症狀,求診新陳代謝科謝明蓁醫師,經過血糖測試,孕婦血糖都偏高,經過飲食生活調整仍然難以下降,到了第28周,血糖還是壓不下來,經過醫病溝通,施打胰島素,甚至孕婦在生產前一天,大概需要20~30單位的胰島素,幸好孕婦剖腹產順利產下一名健康寶寶,母親的胰島素需求也從一天30單位甚至減少到16單位,考慮母親要哺乳,目前還是以不吃藥,施打胰島素為主,未來再透過飲食,改以口服藥。

25歲女性出現卵巢早衰 選擇提早凍卵
2025/3/10一位25歲女性,2年前在婦科門診抽血檢測卵子庫存量的指數AMH(卵巢卵泡的庫存量)是1.02,最近再追蹤AMH只剩0.22,正常值為2以上,擔心未來卵巢早衰無法生育,到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李孟儒門診諮詢,建議進入凍卵療程。李孟儒主任表示,一開始超音波檢查發現準備成長的小濾泡只有3顆,所以安排微刺激療程,每天吃排卵藥促進濾泡長大。

潰瘍性結腸炎自行停藥 休克搶救後出院
2025/2/24一名約60歲男性建築商長期有潰瘍性結腸炎疾病,因工作忙碌未按時服用藥物,日前病情復發引起嚴重腹痛以及解大量鮮血血便,送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一度出現休克狀況,當時血壓下降至70多,心跳120/min,經急診搶救,給予點滴以及止血藥物。再由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蘇俞豪給予藥物治療,包含大劑量抗發炎藥物、類固醇、以及止血劑等,病患住院兩周,免開刀,終於脫離險境並且順利出院。

拇指疼痛無力變形 醫:當心拇指基底關節炎
2025/2/21一名 65 歲的女性病患長期從事美髮工作,最近發現拇指一動就痛,特別是用力抓握物品就會劇烈疼痛。隨著症狀惡化,她甚至無法握拳,拇指周圍明顯腫脹。經過醫師診斷為拇指基底關節炎。求診骨科醫師王韋智,在接受微創關節鏡手術後兩個月內,疼痛減少 80%,拇指功能恢復,成功重返工作崗位。

中醫大藝廊策展 展現蓬勃生命力
2025/2/17中醫大新竹附醫藝廊今年展出兩位藝術家42件作品,藝術家陳嘉慧展出「Place I want to be 夢想去的地方」,以大自然為靈感,自由隨想的創作方式,透過色彩鮮明且充滿能量的創作,象徵蛇年的靈動與變化。藝術家林嘉妮的雕塑作品「Follow me」在單純的色彩中尋找自然與歲月的韻味,嬌憨微胖的女人以柔美的姿態與純真樸拙的表達方式,詮釋簡單而雋永的生活哲學,反映出創作思維中滿溢的生命力與溫暖,讓觀者感受到心靈的觸動。 院長陳自諒感謝名冠藝術館總監陳昭賢策展,陳昭賢表示,一樓展覽場域內,藝術家陳嘉慧的畫作巧妙地將優雅的形態與自然元素結合,而林嘉妮的雕塑則以親切可掬的風格,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與生機的藝術空間,喚起觀眾的喜悅,並激發對生命與藝術的熱愛與探索。

40歲以上為呼吸中止症好發族群 微創鼻部手術改善
2025/2/10一名約40歲竹科工程師從小飽受鼻塞困擾,長期使用鼻噴劑和口服藥物,卻只能暫時緩解症狀,無法真正治癒,加上工作繁忙缺少運動,體重逐漸增加,不僅鼻塞越來越嚴重,晚上還開始出現打鼾,影響睡眠品質,也讓枕邊人夜不能眠。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陳俊志醫師,經過鼻內視鏡檢查,顯示病患鼻中隔彎曲加上嚴重下鼻甲肥厚,鼻腔空間狹窄,加上睡眠檢查顯示為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由於睡眠長期處於缺氧狀態,病患怎麼睡也睡不飽,造成工作精神不濟且情緒易怒。經過醫病溝通,病患接受最新的微創鼻部手術,睡眠呼吸中止的症狀也明顯改善。

30歲男子脾臟腫大近2倍險破裂 腹腔鏡微創手術開刀切除
2025/2/8一名三十多歲男子在健康檢查時,發現脾臟長一顆腫瘤,求診一般外科夏正杰醫師,經安排影像學檢查,發現脾臟有一顆約8公分的腫瘤,整個脾臟更比正常約2倍大,將近有17公分的大小,後續經影像導引穿刺切片確認為裏細胞血管瘤。經與病人討論過後,以腹腔鏡手術開刀切除脾臟,手術約一個多小時,術中沒有輸血治療,術後即恢復進食,病人也在術後第三天順利出院,目前於門診持續追蹤。

小五生夜間還在包尿布 醫:不是病是尚未發育成熟
2025/2/4一名11歲的小五男童每天幾乎晚上都還有尿床問題,不得不包尿布睡覺,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令父母感到擔憂,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醫師林子晴。經過詳細病史詢問與檢查,排除了泌尿道感染及腎臟疾病等可能性,林子晴醫師跟父母親和孩子強調:「這不是病,可能是發育尚未完全,通常會隨時間改善。」經醫病溝通並考量對孩子自信心的影響後,建議調整生活習慣並搭配使用藥物治療。目前孩子在藥物控制下幾乎不需要尿布,將持續門診追蹤並與家長討論後續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