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訊息
身心醫學科文章
腦功能檢查合併新創AI技術 協助醫師精準評估憂鬱症
2023/7/2358歲的王女士為家庭主婦,個性內向,長期有憂鬱情緒,多次因想不開而服用藥物過量緊急送醫,求診身心科周伯翰醫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但長期服用抗憂鬱藥物治療合併心理治療效果卻不佳,因此到我的門診求診,經過「近紅外光腦光譜儀, NIRS」檢查,發現王女士前額葉功能呈現「思覺失調症」波形,關心問診後,王女士才說出長期懷疑先生和隔壁太太外遇,並且常會聽到他們交談要在飯菜中下毒謀財害命,因此判斷是「思覺失調症」,在適當給予抗精神病藥物後,隨著妄想改善,患者的憂鬱也逐漸改善。
永不妥協 妥瑞症拚上一個博士兩個碩士
2023/7/10妥瑞症患者、前美國UCLA 護理系與醫學院妥瑞症研究訪問學者曾琮諭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出席精神健康基金會新竹學苑優築生命講座,分享「永不妥協~妥瑞症教會我的人生大小事」。曾琮諭提到,他國小、國中被霸凌,甚至一度輕生,後來因父母親全力支持照顧,決定和妥瑞症和平共處,去體悟生命的美好,所以努力考上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以及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碩士。拿到兩個碩士後,現在又以第一名考上國立中正大學教育所博士班,未來會往取得中正大學與美國UCLA教育學相關系所雙博士學位的方向邁進。目前以當老師為志業,期許自己做別人的燈塔,幫助更多的人。
半年內憂鬱症發作三次 原是躁鬱症當憂鬱症治療
2023/6/26知名旅遊作家「老黑看世界」的作者--老黑,45歲從外商退休後,與熱愛旅遊的太太搭郵輪環遊世界,常在臉書分享旅遊見聞,擁有10萬粉絲追蹤,去年10月在旅途中因憂鬱症發作緊急回台,藥物治療改善兩周後,憂鬱症卻又再度復發,也曾接受將近70次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但是改善兩周後病情再度急轉直下,進展為「rTMS治療無效」的頑強型憂鬱症,於是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周伯翰醫師門診就醫,經過「近紅外光腦光譜儀, NIRS」檢查配合病史,判斷老黑是「第二型鬱症,鬱期」,經調整藥物兩周後,憂鬱症狀迅速改善,老黑也能夠繼續啟程到世界旅遊了。
全身疼痛找不出病因 纖維肌痛症作祟
2023/3/2950歲女性病患近兩年感到全身疼痛,初期吃止痛藥可稍緩解,但藥效過後疼痛又再度出現,不論做甚麼事,連睡覺都在痛,到處求醫做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整天處在疼痛狀態,睡不好吃不下,長期覺得疲憊,情緒低落,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鄭映芝醫師,根據臨床經驗,個案應該是「纖維肌痛症」,建議病患除了止痛藥之外,也開始服用抗憂鬱劑治療,並且搭配電刺激的非藥物治療。經過兩個月,病患覺得全身疼痛感強度明顯減弱,逐漸可以恢復原先的生活。
青少年出現幻聽幻覺 不一定是思覺失調症
2023/3/1517歲的高中生小雅(化名),在學校時會恐慌、喘不過氣來,常覺得同學會在背後討論她的事情,甚至有時會聽到別人在取笑她的聲音,導致憂鬱、焦慮,甚至出現自殘行為,因此常常拒學。
思覺失調症 掌握黃金五年治療期
2023/3/6一名幼稚園教師從五年前開始,上課時常覺得同事在背後議論自己,起初不以為意,但漸漸覺得連路人都會談論她,甚至明明身邊沒有人,耳邊也會傳出議論她的言語,她不勝其擾,進而影響工作表現。該名幼稚園教師決定前往精神科求診,醫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表示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她在口服藥物使用後狀況逐漸改善,但因為工作忙碌,經常忘記服藥,導致病症時常復發影響工作。最後前往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陳柏安醫師,在陳醫師建議下,每月固定接受「抗精神病藥物長效針劑」治療,接受針劑後,症狀逐漸穩定下來,不再因為忘記服藥而導致病況不穩,可以專心在工作上,也不再覺得受到別人的議論,生活逐漸回到正軌。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神經生理回饋改善專注力
2023/2/27一名14歲國中二年級的學生,因為注意力缺失症而使用藥物治療,在藥物的協助下專注力有明顯改善,但藥效過後,專注力仍有困難,在身心科主任王明鈺的建議下,他接受神經回饋訓練,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在學習時較能保持專心,分心恍神頻率較為下降。家長也發現孩子對於指令接受較能立即反應,在藥效過後專注力的落差也減少。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兒童青少年最常見的大腦發展問題,目前主流的治療仍以藥物合併認知行為治療的效果最好。除上述治療之外,合併療法或其他輔助療法,對於注意力功能的改善,也被認為是多管齊下的一種方式。
網路成癮新興疾病 醫提三招改善
2023/2/2一名高三生,國中成績不錯,順利考取頂尖高中。但高中後課業壓力逐漸加重,幾次小考不如預期,挫折感加重,決定用打遊戲來紓壓,久而久之,玩遊戲變成生活重心,和家裡關係逐漸疏遠,成績一落千丈。升學考將屆,父母斷他網路沒收電腦,高三生情緒激動,甚至以死相逼。父母察覺小孩已經無法控制行為,經過醫師診斷,高三生已有網路遊戲成癮及憂鬱問題,透過藥物和心理諮詢等方式治療。
工作狂科技業主管中年憂鬱 竟然是男性更年期導致
2023/1/29一名電子業高階主管,原本個性樂觀,即使工作忙碌也樂在其中,50歲後突然變得悲觀,對工作失去熱情,喪失自信,上班前甚至會恐懼害怕,曾經嘗試過身心科藥物與心理諮商效果不佳,甚至產生了離職念頭,身心科醫師周伯翰評估可能是「男性更年期」引起的「頑固型憂鬱症」,經過20個療程的雙側矽塔波(TBS)治療後,憂鬱症狀逐漸改善,也恢復以往的自信樂觀,回到工作崗位。
慢性自律神經失調治不好 與前額葉功能低下有關
2022/11/3一名50歲的家庭主婦,長期胸悶、心悸、喘不過氣來,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長期服用鎮定劑與降心律藥物,症狀可以獲得暫時改善,但是往往停藥後,症狀又馬上復發,於是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周伯翰醫師門診就醫,經近紅外光光譜儀(fNIRS)檢測大腦功能,發現患者的「大腦前額葉」功能低下,醫師判斷是因為壓力導致失去活性,經醫師詳細詢問病情之下,才發現該婦人長期因為先生急性子,每次看到家看到先生發脾氣就緊張萬分,導致心情整天焦慮憂鬱,經過適當的「大腦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與夫妻諮商後,夫妻關係改善,婦人的前額葉功能也恢復,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胸悶、心悸等症狀也不藥而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