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8旬老翁五分鐘上一次廁所 手術緩解
2025/6/30一名年約80歲的男性長者,長期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因為年紀大不敢開刀,長期用藥控制,但是,近期發現大約每五分鐘就要去尿尿,卻尿不出來痛苦不堪。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李聖偉醫師,經過醫病溝通以微創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將阻塞的攝護腺尿道暢通。手術約1小時,住院兩天就出院。

中醫針灸輔助中重度失智者 一年零住院改善生活品質
2025/6/23一名75 歲婦人因認知與記憶功能顯著退化,四年前開始接受失智症治療,但病情持續惡化,已無法記得子女名字,且行動力衰退須仰賴輪椅代步,甚至進食時也無法順利張口或咀嚼。家屬帶著婦人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吳柏鋒中醫師。經評估後,診斷為中重度失智症,考量其平日多由安養機構照護,且已服用多種慢性病藥物,經過醫病溝通,建議採取每週 2-3次針灸作為輔助治療,在持續一年以上的針灸治療下,雖無法恢復早期的認知與自主功能,但能夠簡單口語對答,也可配合刷牙與進食,在他人扶持下可短距離行走,而且,這一年多來她未曾住院,也未使用鼻胃管或尿管,改善生活品質。

甲狀腺癌患者全切除手術 醫提醒恐出現低血鈣
2025/6/17一名48歲的女性患者,健檢時發現有甲狀腺節結,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一般外科古君平醫師,經過約兩年的定期追蹤,去年發現約有1.2公分惡性腫瘤,被診斷為甲狀腺癌第一期。由於患者也有甲狀腺亢進問題,經過醫病溝通,同意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後,儘管術後出現低血鈣,導致手腳麻木等不適,經過靜脈注射及口服補充高劑量鈣劑與維他命D治療,目前情況漸漸穩定。特別寫感謝信感謝古君平醫師率領的醫護團隊。

40歲男血壓爆高險中風 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幫助控壓減藥
2025/6/9一名年約40歲的男性,因反覆頭痛、頭暈、胸悶、喘氣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求診,經內科系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診斷為頑固型高血壓。該患者即便服用五種機轉以上的大劑量降血壓藥物治療,血壓仍難以控制。他曾因害怕藥物副作用而自行停藥,導致血壓一度飆升至231/160 mmHg合併劇烈頭痛、噁心、幾近昏厥,險些引發中風危機。經醫病溝通後,患者接受了「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Renal Denervation, RDN),術後血壓顯著穩定,藥物也從六顆以上大幅減少到一至兩顆,重獲新生。

第二腳趾遭擠壓變形 微創手術解決紅腫疼痛
2025/6/2一位68歲女性長期左腳拇指外翻的問題,但最近拇指外翻變形越來越嚴重,第二個腳趾也漸漸被大腳趾擠壓,出現變形而翹起來,腳底出現厚厚的繭,並且伴隨明顯的腳底疼痛感,大拇指關節和第二腳趾關節有明顯腫痛的表現,生活造成困擾。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醫師楊子正,經診斷為拇指外翻合併第二腳趾爪狀交叉趾及蹠痛,醫病溝通後,執行微創拇指外翻截骨矯正搭配第二腳趾的骨矯正手術,約半小時的手術,患者術後立刻能夠下床活動,隔天出院,一個月後恢復行走,解決了長久的生活困擾和改善生活品質。
26歲愛吃油炸油膩 大腸癌第三期
2025/5/28一名26歲年輕患者,非常喜歡吃油炸油膩高熱量飲食,約90公斤重,一年前因右下腹疼痛,初步診斷為闌尾炎合併膿瘍,經治療後症狀暫時好轉,醫師建議要進一步檢查追蹤,然而病人以為年輕,只是單純發炎而未聽從醫囑。一年多來反覆痛腹痛未解,最後,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蘇俞豪,經進一步大腸鏡檢查診斷為大腸癌第三期,腫瘤約6.5公分,且已經擴散到淋巴組織。醫病溝通後,以3D腹腔鏡微創手術成功切除腫瘤和淋巴,手術約3小時,第五天出院,患者擺脫腹痛困擾。

38歲男血壓高致腦幹自發性出血 全身癱瘓語言喪失
2025/5/2638歲的林先生,患有高血壓與痛風,突然劇烈頭暈與視力驟失,經送醫檢查後,診斷為腦幹自發性出血,並波及第四腦室,緊急被送入加護病房搶救,從鬼門關走一回。但出院後出現語言喪失,吞嚥困難,甚至全身癱瘓,根本無法站立等問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科經顱磁刺激團隊,以經顱磁刺激術治療,患者經過近半年,每周五次,加上傳統針灸與密集神經復健的多元療程,目前已經可以和人正常溝通,也可以自理,拿輔具行走。

新冠COVID-19疫情升溫 兩大族群特別小心
2025/5/20新冠COVID-19疫情升溫,疾管署估6月將至高峰。急診室主任游俊豪表示,最近驗到新冠covid-19病毒感染病例確實有增加,主要是因為新冠covid-19常常會有一些變異株出來,因此,年紀超過65歲以上長輩,有多重慢性病人,建議透過定期施打疫苗等來增加抵抗力和保護力。

營養師推「食五紅」 端午節養生不怕胖
2025/5/19端午節除了吃粽包粽,在華人地區也流傳「端午食五紅」。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吳婉瑜營養師表示,「五紅」象徵五行養生,一般來說沒有固定菜式,只要選擇「當季紅色」的食材即可,像是紅莧菜、蝦、紅油鹹鴨蛋、烤鴨、雄黃酒…等。近年來健康意識抬頭,可以選擇原態紅色食材入菜,如紅豆、蝦、紅彩椒、番茄、紅莧菜等,也可選擇當令新鮮水果像是桃子、李子、火龍果、西瓜、櫻桃,以增加維生素C等抗氧化食物的補充,均衡養生不怕胖。

白領職場女性酒癮增 醫提醒勿羞於求助延誤治療
2025/5/12一名38歲的外商行銷主管陳小姐,長年有業績與加班壓力,下班後須應酬,或是與同事小酌紓壓,漸漸的,她開始獨自飲酒,從一杯紅酒變成一瓶,最終無酒難眠。身為高階主管,她不僅要扛住工作表現,還要兼顧家庭角色。婚後生活不順,她在家庭與職場之間拉扯,酒精成了她逃避壓力與情緒的出口。她曾在洗澡前偷偷喝酒,甚至在浴室藏酒,只為維持看似正常的生活。 「酒支撐著我繼續這一切。」對她而言,酒曾是安慰也是唯一的依靠。直到身心幾近崩潰才求診醫師,經過半年戒酒藥物治療,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引發「厭惡反應」的戒酒錠(Disulfiram),讓她不再對酒精有生理與心理上的依賴感,成功擺脫長年習慣,重拾生活掌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