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25歲患者罹急性神經炎 經治療從四肢癱瘓到可行走

一名年僅25歲患者,因肢體疼痛無力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科就診,不料短短三天內,肢體無力情況快速惡化,造成四肢癱瘓臥床,無法自行行走,呼吸衰竭插管治療,經龔瑋翎醫師緊急救治後,診斷為急性神經炎(格林-巴利症候群),大病雖癒,卻精神體力不佳。為避免錯過黃金恢復期,龔瑋翎醫師建議搭配靜脈雷射治療,患者透過雷射治療的幫助,精神恢復良好,肢體復健訓練成效加成,短短兩個月內,經過10次靜脈雷射療程和積極復健,已經漸漸恢復,可以自行行走,也回到職場繼續工作。
龔瑋翎醫師表示, 「靜脈雷射」治療方式為在周邊血管中埋入一小段雷射探頭,光纖針會發射出波長 632.8nm 的低能量氦氖雷射,利用低能量雷射光照射血球,細胞中的粒腺體產生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促進發炎物質的代謝、增加血紅素攜帶氧氣的能力,因此可以促進末梢與腦部之氧氣供給、減少發炎反應、與有助於自體的修復能力。
龔瑋翎醫師指出,格林-巴利症候群俗稱急性神經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錯亂,攻擊周邊神經而造成神經損傷的疾病,好發在年輕族群,並且在病毒感染盛行的季節交替之時特別常見,大多為患者感染細菌或病毒後,於一至兩週內誘發免疫混亂,導致神經受損,輕則四肢麻木無力,重者變成癱瘓、吞嚥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很多患者原始感染的細菌或病毒並沒有明顯症狀,故當被診斷此疾病時未必找得到原始的感染源。因此,若感到四肢無力,一定要儘速就醫,由醫師進行評估,避免錯過黃金救援時期。
龔瑋翎醫師也強調,並不是所有病患都適合靜脈雷射的治療,如裝有心臟節律器、懷孕、癲癇、甲狀腺疾病、急性感染發燒患者均並不適合;通常在疾病已度過急性危險期、完成正規治療療程、進入復健期時接受此類輔助療法,效果最為顯著。建議治療前與醫師討論,審慎評估後再進行。
新聞連絡人: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品牌行銷公共事務執行長張宜真0932507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