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防疫期間 營養師教您這樣吃才健康


生鮮食材不耐久放,營養及口感都會改變,而泡麵或罐頭雖然貯存便利,但長期吃容易營養不良。黃琳惠建議,搭配多種蔬菜、蛋白質食物及水果比較健康。疫情期間減少外出,採購囤貨最多 1-2 週的量即可,避免食材變質。且要先吃不耐久放的食物,如生麵條、豆製品、奶類、葉菜類、瓜果類等,再吃可久放的食物,如穀類、根莖類蔬菜、乾豆類、乾貨 (乾香菇等)、冷凍蔬菜或肉品、泡麵等,較不易有食材變質的現象。
黃琳惠表示,目前没有任何食物或營養品可預防或治療 COVID-19。外食族不易達到均衡飲食,把握「防疫飲食三部曲」,簡單提升免疫力:
(1) 第一部──全榖雜糧當主食
以全榖雜糧類或乾豆類,如十穀米、燕麥、糙米、綠豆、紅豆等,取代精製澱粉類像是白飯、麵條、麵包等,可獲得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其中維生素 B2、B6 等,是維持黏膜上皮細胞完整及免疫細胞製造的營養素;而礦物質硒、鋅等也是參與體內蛋白質合成及抗氧化的重要元素。每天至少一餐,主食換成全榖雜糧,補充平日缺乏的維生素及礦物質。(2) 第二部──適量攝取蛋白質
蛋白質是合成抗體的重要成分之一,攝取足量且優質的蛋白質是建造與修補身體各項組織的必要營養素。每人每餐吃大約一個掌心大小的量,包括豆魚蛋肉類,其中鮭魚、鮪魚、秋刀魚等,富含 n-3 脂肪酸,可強化免疫力。
(3) 第三部──蔬菜水果每天吃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健康的腸道可以阻擋病毒及細菌侵犯,蔬果內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益生菌生長,幫助維持腸道健康。而維生素 A、C、多種植化素 (如胡蘿蔔素、茄紅素、葉黃素、兒茶素等) 及多醣體等則可以強化身體免疫力。建議每天攝取 3 蔬 2 果,補充對身體有益的抗氧化物質。
黃琳惠表示,不論居家辦公或正常上班,都別忘了「三不二要」原則!
(1) 不要囤積食物
大量且長期囤放容易因保存環境不佳導致孳生細菌或產生毒素,例如花生、玉米、米、麥、豆類、堅果、中藥材等都有機會受到真菌汙染而產生毒性極強的黃麴毒素。黃麴毒素有很強的肝毒性、致癌性、免疫抑制力等,被列為一級致癌物,這樣一來適得其反。
(2) 不吃野味生食
病毒離開活體細胞後存活不久,且不耐高溫,所以確保食物煮熟才吃。
(3) 不信網路偏方
網路上有許多宣稱能夠治療 COVID-19 的偏方,例如大量食用大蒜、維生素 C 等,不僅沒有科學根據,過量食用對身體反而加重負擔。
(4) 要均衡飲食
多樣營養素攝取才是強化自體免疫力的根本。
(5) 要減少接觸
減少聚餐、勤洗手、使用公筷母匙、多利用外送服務、使用行動支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