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治療腰椎滑脫新法 脊椎皮質骨軌跡螺釘手術傷口約3公分

治療腰椎滑脫新法 脊椎皮質骨軌跡螺釘手術傷口約3公分
一名72歲女性病患,長期飽受腰痛及下肢放射痛所苦,走路不到五分鐘就必須停下來休息,經X光及核磁共振檢查診斷腰椎第四、五節明顯滑脫,合併脊椎管狹窄,壓迫神經而導致症狀。求診骨科醫師陳冠融,醫病溝通後,以「CBT」皮質骨軌跡螺釘技術,透過3公分傷口,有效固定脊椎,並以新式「吊車技術」將滑脫復位減輕神經壓迫。手術後第二天,病患就感到症狀緩解,已能在病房內自行行走,術後一週回診時,她開心地表示能夠連續行走超過30分鐘而無需休息。目前持續門診追蹤。
脊椎滑脫是指一節脊椎骨相對於下方脊椎向前位移的狀況,常見於腰椎部位。這種情況好發於老年族群,尤其是65歲以上的長者,主要因為隨著年齡增長,脊椎韌帶鬆弛、椎間盤以及關節退化導致脊椎穩定性降低。此外,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者也屬於高風險族群。脊椎滑脫若未適當治療,可能導致持續性腰痛、下肢麻痛,甚至影響行走能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許多老年患者都面臨脊椎滑脫問題,過去以傳統開放式手術解決神經壓迫,但手術創傷大、恢復期長,對高齡者風險較高。中醫大新竹附醫外科部長兼脊椎中心黃祥銘醫師率領團隊研究開發的「吊車技術」,結合CBT皮質骨軌跡螺釘,可精準復位脊椎滑脫。此手術方式僅需2-4公分切口、大幅減少組織損傷,因此恢復快,且因螺釘提供更強固定力,患者術後隔天即可下床活動。該創新手術方法近期已獲國際知名神經外科期刊《World Neurosurgery》認可刊登,能獲得國際期刊肯定代表我們的技術已達國際水準。重要的是,這項技術為許多老年患者帶來了福音,讓他們能夠恢復活動能力與生活品質。
本院近期成立「AI微創脊椎中心」,引進最新電腦導航技術,進一步將皮質骨軌跡螺釘置入精準度提升至全新水平。電腦導航技術猶如手術中的GPS系統,結合人工智慧影像辨識與即時導航,醫師能在複雜的脊椎解剖結構中,更精確地放置螺釘,降低神經及血管損傷風險。導航不僅協助醫師更精準地執行手術,更大幅減少術中輻射暴露,對患者和醫療團隊都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