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拇指疼痛無力變形 醫:當心拇指基底關節炎

一名 65 歲的女性病患長期從事美髮工作,最近發現拇指一動就痛,特別是用力抓握物品就會劇烈疼痛。隨著症狀惡化,她甚至無法握拳,拇指周圍明顯腫脹。經過醫師診斷為拇指基底關節炎。求診骨科醫師王韋智,在接受微創關節鏡手術後兩個月內,疼痛減少 80%,拇指功能恢復,成功重返工作崗位。
拇指基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疾病,特別好發於長期使用手部進行重複動作的人群。拇指腕掌關節(CMC Joint),又稱基底關節(Basilar Joint),位於拇指底部,是拇指靈活運動的關鍵。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或長期過度使用,關節軟骨逐漸磨損,導致疼痛甚至變形,便會導致拇指周圍的不適與功能受限。
此疾病特別好發於 60 歲以上女性,以及長期使用手部的工作者,如美髮師、農夫等。這些族群因頻繁進行抓握與旋轉動作,容易加速關節磨損。當拇指根部出現疼痛,特別是在捏取物品、開瓶蓋或轉動鑰匙時,並伴隨腫脹、僵硬、無力。隨著病情惡化漸漸活動受限,嚴重時甚至導致關節脫臼,影響外觀。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應儘早就醫。醫師會透過臨床檢查與X光影像來評估病情,並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輕度患者可透過藥物、拇指護具、物理治療來緩解疼痛,延緩關節退化。但若關節變形、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則需考慮手術。當關節嚴重變形時,手術可有效改善症狀。目前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
- 微創關節鏡人工韌帶重建手術:透過關節鏡清除骨刺並重建韌帶,恢復關節穩定性,適合希望保留拇指靈活度的患者。
- 微創關節鏡關節融合手術:將磨損關節固定,以減少疼痛並提升穩定性,適用於需要較強手部支撐力的勞動工作者。
-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以人工關節取代病變關節,提供更好的活動度與耐用性。這是目前國內新引進的技術。
手術方式應根據患者的病情與需求來選擇,微創手術能減少傷口、縮短恢復時間,幫助患者更快回到日常生活。但最重要的是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度與需求,客製化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圖說 : 骨科醫師王韋智表示,拇指基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疾病,特別好發於長期使用手部進行重複動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