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副院長沈名吟代表中醫大新竹附醫 鏈結國際

醫藥新聞周刊記者陳依淇/專題報導
中醫大新竹附醫副院長沈名吟醫師是全國首位成立大腸直腸外科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觀摩中心的女性醫師,亮眼的成績表現讓她經常受邀出國演講或是進行手術示範。她強調,自己得以參與國際活動,代表台灣以及中醫大新竹附醫的技術已經獲得國際認可。
沈名吟醫師經常受邀至國外進行演講與示範手術,包括至泰國執行痣瘡示範手術、馬來西亞執行腹腔鏡示範手術、泰國清邁執行大體手術教學等。
她表示,經常受邀至國外演講或是手術示範,除了本身的專業成績獲得肯定之外,由於自己與很多國外醫師都是好友,當有機會時自然會被想到而受邀。經由參與各式國際活動,沈名吟醫師也逐漸將中醫大新竹附醫的名聲於國際間擴展開來,提高中醫大新竹附醫的國際能見度。
2024年2月沈名吟醫師將前往葡萄牙演講,其實在2023年她已經應不同組織的邀請前往葡萄牙演講,還是現場唯一一位亞洲醫師,這些機會都是因為邀請的醫師曾於其它會議聽過她的演講,了解她在手術方面的執行成績而邀請她參與。
如今站上國際舞台,成為各式國際會議經常受邀的外賓,但一路走來,沈名吟醫師可是投入相當多的心力,畢竟要獲得他人的認可並非易事,她也以自身經驗提供年輕醫師參考。
她表示,要獲得同儕的認可,首先要讓別人認識自己,再來則是建立關係。要讓自己被看到,最初始的方式即是積極參與會議,了解現今受到關切的議題為何,並藉由會中提問或是會議空檔的請益,讓對方有機會認識自己。 當一開始誰都不認識自己時,參與會議是最容易與他人展開連結的機會。
積極參與國外會議的同時也必須多參加國內舉辦的會議,現今台灣很多會議都會邀請國外講者前來,與國內醫師進行交流,讓年輕醫師得以與國際學者建立連結。
她提醒年輕醫師,參與會議時必須更加主動,經過一次次會議的累積,可以讓自己結交愈來愈多的朋友。
經由國內外的會議拓展人脈,但更重要的是必須持續提升自身在專業領域的成績,藉由發表文章而被同儕看到,並於會議爭取上台演講的機會,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專業表現且獲得認同,逐步擴大受邀的範圍與機會。
透過自己在國際的能見度,也有助於國外醫院安排fellow來台學習,這些fellow返國之後亦會將在台學習的心得帶回去,當該國舉辦國際會議時,即可能邀請在台指導的醫師參與,建立更深的連結。
赴國外進修是結識國外醫師的好機會,她指出,進修時除了學習之外也必須抱持廣結人緣的態度,認識的朋友夠多,會更壯大自己的力量。
她表示,現今網路發達,除了經由文章發表、國際演講,讓同儕了解自身專業之外,自媒體的運用也很重要。她於臉書分享自己參與的專業活動,讓更多國外醫師對於她的表現有更多了解,一旦有相關議題的演講即會邀請她參與。
除了人脈與專業能力之外,必須抱持友善的態度,與大家愉快交流,而交流過程必須讓對方了解,受邀演講絕對會是言之有物,眾多元素缺一不可。
沈名吟醫師提出的種種條件正好呼應在她身上,不但專業度夠高,且非常友善,並與國際間有很多連結,而這些都是靠她長期努力所得。
沈名吟醫師的特質是,只要自己想學,一定想辦法爭取學習的機會。她指出,年輕醫師在自己所屬醫院可以看到的手術難免有侷限,當想要學習更多手術時,一定得找箇中專家請益。
她曾主動請益泰國、日、韓等國家的專家,並央求讓她前往學習複雜性肛門廔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或是腹腔鏡手術等,甚至不只有單次學習,只要她有一點疑問即會再次請託對方,讓她再次前往學習。
有些年輕醫師可能過於仰賴自學,自己讀paper、找網路的手術影片,她認為,這些方式固然可以讓自己有多一點的概念,但與親自執行仍存在極大的落差,親自找專家學習是進步最快的方式。
不論赴國外進行示範教學或是演講,投入的成本其實相當高,尤其赴歐洲更得經過長時間的飛行,她提醒自己,「我飛得這麼遠,絕對不可以錯失機會」。
為了讓每次的活動得以發揮最大的效益,她投入相當多的心力準備,務求讓與會者收穫滿滿,留下深刻的印象。台上演講20分鐘,她很可能得準備20天,期間並不斷思考如何進行,以展現最具效益且精彩的演講。
除了專業展現之外,她也運用科技,以抓住與會者的專注力。舉例來說,以往可能問與會者是否聽過台灣,再看台下的舉手反應,但她採用網路投票,並將投票結果呈現於大螢幕,讓觀眾有所參與,並更用心的聆聽演講。
臨床等事務已經相當吃重,沈名吟醫師仍然樂於承接耗費心力與時間的海外演講。對她來說,這項投資很有收益。為了站上國際舞台,一定得設法讓自己愈來愈好,且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機會,不斷提升自我,讓自己愈來愈好、愈來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