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資深藥師擔心副作用未按時服藥 心肌梗塞險喪命

一位56歲的資深藥師,在慢跑時,突然感到壓迫性胸痛,胸悶、呼吸困難,並伴隨虛弱冒冷汗。以為休息一下即可,但返家後,在兩個小時之後症狀急速惡化,立刻搭救護車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 經心電圖結果顯示,可能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內科副院長,也是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立即和團隊啟動心導管手術,結果顯示患者的左前降枝冠狀動脈血管100%完全阻塞,40分鐘內迅速成功貫通血管,進行血栓抽吸、氣球擴張和塗藥支架置放手術。打通血管後,患者的胸痛立即緩解,生命徵象也恢復穩定。經過約半小時緊急搶救,患者兩天後順利出院,繼續服用藥物治療,恢復正常的生活,門診持續追蹤。
內科副院長劉俊廷表示, 患者長期忽視自身健康,發現自己除了微胖,還有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但他一直以為這些問題只是因為工作壓力大,缺少運動所致。身為專業藥師的他深知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卻因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一直未接受治療。直到最近一次血液檢查糖化血紅素異常,感覺胸痛不舒服,才開始嘗試藥物治療。然而,為時已晚,差一點命危,幸好從鬼門關走一回。
這次生死交關的經歷,讓這位藥師深感震撼。作為一名藥師,他深知藥物在治療疾病中的重要性,平常也教育民眾遵從醫囑,但卻因過度關注藥物的副作用,而忽略了疾病本身的危害。他表示:「經過這次事件,我深刻體會到,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藥物治療是不可或缺的。就像汽車需要保養一樣,我們的身体也需要定期『保養』。藥物就像身體的潤滑劑,能讓身體運作更順暢。
劉俊廷醫師表示,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如果不加以控制,容易引發腦血管、心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許多患者都以為透過飲食控制和運動就能控制病情,但事實上,藥物治療在慢性病管理及預防心血管疾病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慢性疾病本身,才是致病要命的根源,現在很多新型的藥物,有固腎和保心的效果。
內科副院長劉俊廷建議,六大關鍵預防心肌梗塞
1.控制三高: 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血脂,並遵醫囑服用藥物。
2.康飲食: 多吃蔬果、全穀類,減少攝取高脂肪、高鈉食物。
3.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會喘且流汗。
4.戒菸: 吸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
5.控制體重: 肥胖是許多慢性病的風險因素。
6.定期健康檢查: 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的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