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手指「吃蘿蔔乾」痛五年難伸直 槌狀指惹的禍

37歲的鄭先生,五年前在籃球場上的一次衝撞,手指意外受傷,原以為只是一般的「吃蘿蔔乾」手指挫傷,消腫後就會好,但配戴副木一段時間,手指依然疼痛無法伸直。五年來,他嘗試過復健、電療、震波等保守療法,皆未見改善,小指末節仍無法伸直,呈現彎曲狀態。求診骨科醫師王韋智,經過醫病溝通,進行槌狀指肌腱縫合手術,日前已經幾乎可以伸直,治療他困擾多年的槌狀指。
病患表示,五年來看診過的醫師都告訴他「手指只能那樣,必須要和畸形手指和平共處...」雖然受傷的手指不太影響生活起居,但心裡難免會有疙瘩。病患非常感謝,提到「這次手術不只解救了他的手指,連可能存放一輩子的心理遺憾都解除了。」
槌狀指是一種常見於體育活動中的手指傷害,由於伸指肌腱斷裂或撕脫性骨折,導致受傷後的手指遠端指節無法正常伸直。肌腱是連接肌肉與骨頭的強韌組織,伸指肌腱則負責手指的伸展動作,當這一肌腱在末端受到重擊或快速拉伸後斷裂,手指就會失去正常伸直的能力,形成典型的槌狀指外觀。
造成槌狀指的原因多樣,尤其容易發生在運動員身上,例如籃球員之間的激烈碰撞,或是棒球選手滑壘、手指撞擊壘包時造成傷害。至於一般民眾日常生活中,因意外摔倒或手指被夾到,也是導致槌狀指的常見因素。受傷後的症狀,包括手指末節無法伸直、疼痛腫脹,甚至關節僵硬。
對於大部分的槌狀指,保守治療通常是首選,使用專業輔具副木固定約6至8周,以促進肌腱的自然癒合。而對於較為嚴重的槌狀指,尤其是伴隨撕脫性骨折導致遠端指節關節脫位的情況,則通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這位病患因為屬於陳舊型槌狀指已長達五年,肌腱癒合能力不佳,最後透過手術才可以恢復伸直。
因此,若不幸受傷,透過即時專業的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有效恢復手指功能。預防槌狀指,在日常生活和運動中,可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有需要時就配戴手套和護具,能將受傷風險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