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生物標記搭配聲學訊號處理 精準醫療治療嗜伊紅性中耳炎

27歲的男性病患,過去一年多來深受嚴重耳鳴、耳悶以及聽力下降之苦,求診耳鼻喉科主任王堂權,經過聲學訊號處理及聲學傳導分析,加上一系列的免疫學生物標記檢查,發現並非一般性中耳炎的問題,確診為特殊的「嗜伊紅性中耳炎」,後續進行耳內視鏡微創手術,輔以新一代生物製劑的療法,相關症狀已經完全改善,病患特別寫感謝信致謝,讓他可以重新擁抱璀璨的人生。
嗜伊紅性中耳炎是頑固型中耳疾病,中耳腔持續有黏稠的褐色分泌物,富含嗜酸性白血球,病患常會合併氣喘、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等等病史。與感染性中耳炎不同的是,因為免疫系統出問題,導致嗜酸性白血球在中耳腔聚集,持續慢性發炎導致中耳腔黏膜增生,形成肉芽組織,反覆的發炎反應可能會破壞耳膜、聽小骨等重要構造,造成聽力損失,嚴重的話甚至影響內耳聽覺與平衡器官,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嗜伊紅性中耳炎一開始容易被當作一般中耳炎治療,以為是單純的病菌感染,所以給予耳滴劑或口服抗生素治療,但是無法獲得充分改善。比如,這位病患來院時,已經出現中耳腔慢性發炎及耳膜穿孔,經過鑑別診斷,逐步排除特殊致病菌或腫瘤的可能性之後,依據病史、聲學訊號處理及聲學傳導分析、加上中耳腔分泌物化驗,診斷為嗜伊紅性中耳炎,方能對症下藥進行治療。
由於該病患有中耳腔慢性發炎合併耳膜穿孔,且在其他醫療院所治療一段時間未見改善,因此在病患同意下,進行耳內視鏡微創手術,清除中耳腔增生的肉芽組織,術中顯示中耳腔充滿了類似漿糊的深褐色黏稠分泌物,以及果凍樣的凝塊,完整清除之後同步修補耳膜的穿孔,病患在手術後,聽力逐漸穩定。然而,病患的根本問題在於免疫系統慢性發炎,因此給予新一代生物製劑,改善及穩定發炎狀態,後續病患回診時表示,已經沒有耳鳴的問題,同時,聽力也恢復到先前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