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訊息
婦產科文章
中醫大新竹附醫引進 第四代達文西手臂系統提供優質醫療品質
2021/9/13中醫大新竹附醫引進第四代達文西手臂系統,院長陳自諒表示,達文西手臂手術系統,透過醫師操作四支機械手臂執行手術,先進的內視鏡與器械手腕設計,靈活度超越了人的手腕,可消弭醫師手的顫動,也提供十倍放大及3D立體視覺效果,尤其,機械手臂可在手術中精準掌控血管和神經,組織切割更細膩,減少流血,病人恢復較快速,醫師則是坐在椅子上操作,更能專注在手術上,以更優質的醫療品質服務病患。
珍愛母親節 健康園遊會5/3日登場
2021/4/26母親真偉大!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將在5月3日(一)上午09:00~12:00 在醫療大樓一樓,舉辦珍愛母親節健康園遊會,院長陳自諒表示,當天分別有我是甚麼肌膚-簡易肌膚檢測和諮詢、聽見幸福的聲音-數位耳鏡暨聽力問卷篩檢、心律變異檢測、中醫飲茶站、骨質密度檢測,肌握力篩檢以及女性健康諮詢,免費戒檳和口腔篩檢等服務。陳自諒歡迎民眾踴躍參與,也鼓勵鄉親相揪母親一起來健康檢測更有意義。
醫:奶量和乳房大小無關 建議媽媽情緒放鬆奶才順
2021/4/19醫:奶量和乳房大小無關 建議媽媽情緒放鬆奶才順 不論親餵或擠奶瓶餵,許多哺乳媽媽都會擔心自己奶量是否足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許馨予醫師表示,當寶寶親餵吸吮狀況好,有效把乳汁移出,寶寶想要吃就順應他的需求, 乳房就會知道寶寶的需求量去製造相對應的產量。擠奶瓶餵的媽媽,選擇合適舒服的擠奶器,擠奶過程越放鬆,乳汁越容易移出。 許馨予醫師也提出破除哺乳的十大迷思。
20歲大學生罹子宮內膜癌 醫:月經不規則或不正常子宮出血儘速就醫
2021/3/2下周就是38婦女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陳璐敏提醒女性朋友寵愛自己,一定要重視自己的健康,月經不規則或不正常子宮出血儘速就醫。陳璐敏指出,一位20歲左右的大學生,長期經期混亂不規則,家人和病患都不以為意,認為「這麼年輕不會有嚴重的婦科疾病」,甚至病患的親戚也是醫師,也認為應該調經吃藥就可以改善,沒想到,調經調了一年還是沒有任何改善。 女大學生後來求診陳璐敏醫師,陳醫師以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有不正常回聲,進一步宮腔鏡發現子宮內膜有一個1-2公分腫瘤,最終切片病理報告證實是子宮內膜癌症。陳璐敏醫師表示,幸好發現的時候還是早期子宮內膜癌且細胞分化良好,考慮病人的年紀及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以宮腔鏡切除腫瘤後,使用荷爾蒙藥物治療,目前定期密切追蹤內膜情況。
中醫大新竹附醫喜迎2020第一位元旦女寶寶
2020/1/1中醫大新竹附醫喜迎2020第一位元旦女寶寶,在清晨4點11分誕生,重約2810克,爸爸媽媽開心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媽媽說「這是第一胎,已經過了預產期,寶寶還不出來,一度很緊張,原來是要當元旦寶寶。」婦產科主任蘇聖淵和醫護團隊帶著醫院準備的伴手禮表達恭喜。 蘇聖淵表示,中醫大新竹附醫從開院到去年12月底已經接生455名新生寶寶,截至今天中午一共有兩位元旦寶寶,預估未來每個月都會有近百位寶寶的誕生。蘇主任也提到,這幾年新生兒人數越來越下降,去年全國新生兒總數約18萬比往年都低,鼓勵媽咪把比多生小孩增產報國,為少子化盡一份心力。
生殖醫學中心 引進縮時攝影培養箱助好孕
2019/10/2230歲的李姓媽咪結婚3年,因為不易受孕曾經作過試管療程懷孕但流產,後續檢查有染色體異常的因素,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林孝祖醫師建議下,使用「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胚胎在第五天植入後就成功著床,目前已經成功懷孕,期待寶寶的到來。
婦產科「一條龍」專業服務 產房「水岸第一排」讓媽咪安心生產
2019/5/6母親節前夕,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特地邀請媽媽寶寶「回娘家」,院長陳自諒感謝爸爸媽媽帶著小baby 分享新生喜悅,開心宣布到今日(5/6)已經誕生24個寶寶。強調婦產科特色是「一條龍服務」,從產檢、羊膜穿刺、高層次超音波等檢查 一次搞定,孕媽咪不用舟車勞頓,奔波在不同院所檢查。 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林孝祖指出,產房擁有「水岸第一排」的視野,面對頭前溪綠茵如草的環境,讓孕媽咪歡喜待產,產後更能安心休養。院內的第一位寶寶是在3月19號誕生,特別的是有三位寶寶不約而同在兒童節前夕4月3號出生,分別是陳媽咪的小baby 重量2980克、 羅姓媽咪的寶寶2990克、謝姓媽咪的寶寶3530公克。
新陰道重建手術 患者重生擁抱「性」福和幸福
2019/3/28「我終於重生了!成為一個正常人!」張姓患者是「46+XY」俗稱「男性女性化症」患者,有睪丸但睪丸素沒有發揮功能,讓他外表長得像女生,從小到大遭受異樣的眼光。為了想要擁有正常人生活,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顧問余堅忍,余堅忍施以「新陰道重建手術」,使用中華民國以及美國專利「分離式空心多孔陰道模具」,經過約6個小時手術,6-7天的休養就出院,5張姓患者現在已有穩定工作並且有交往的對象,過正常的生活。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婦女盆底診療室」開張 推廣「骨盆底肌肉運動」
2019/3/6國際女節前夕,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女盆底診療室」開張,推廣「骨盆底肌肉運動」,能預防以及治療部分尿失禁,幫助骨盆底肌肉的復原恢復彈性,改善女性頻尿漏尿問題。一名67歲的詹姓患者在四年前發現有子宮托症狀,卻一直漠視不理會,直到最近發現出血和漏尿狀況影響到生活,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求診婦產科顧問余堅忍,余顧問給予骨盆底肌運動、電刺激、子宮托等治療,目前狀況逐漸好轉。
寵愛自己!中醫大新竹附醫推「健康情人節專案」
2019/2/132月14號是西洋情人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特別推出「健康情人節專案」,鼓勵27歲到45歲以上的女性朋友施打子宮頸疫苗,院方就提供婦女健康評估和服務,包含婦科超音波檢查和子宮頸抹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