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靜脈曲張微創手術0.1公分 傷口小出血量少恢復快
2020/8/11林姓L病患超過十年深受靜脈曲張之苦,長期腫脹麻痛,之前去他院手術過一次,沒想到手術完痛了一個月,直到無法忍痛,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翁啟峰醫師利用「主軸靜脈雷射燒灼封閉手術」,以及傷口僅有0.1公分的「微創勾除手術」,精準移除病變血管,解決長年靜脈曲張問題。L病患說,手術完隔天就覺得改善,現在「走路像是在飛,健步如飛。」

治療憂鬱症新利器 成果獲國際期刊刊登
2020/8/10A小姐是竹科工程師,由於工時長,壓力大,長期罹患憂鬱、焦慮症與自律神經失調,服用抗憂鬱藥物卻都有副作用,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周伯翰,由於A小姐忙碌無法接受傳統重覆式經顱磁刺激術rTMS 40分鐘的治療,於是利用午休一小時的時間,改接受10分鐘的theta雙側矽塔波刺激治療(theta burst stimulation, TBS),經過10個療程,大約三周,憂鬱、失眠、焦慮與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均獲得改善,且減少原本服用藥物劑量。

美國病童罹乳突炎 跨國遠距醫療共享併微創內視鏡手術成功救治
2020/8/3一名七歲的美國A小朋友,從小就有反覆性中耳炎及聽力損失的問題,去年發生嚴重的抗藥性細菌感染,在美國接受一個月進階抗生素注射治療,以為病情得到控制,就跟隨父母親來台灣居住,沒想到,耳朵繼續出現流膿、耳後部分紅腫熱痛,同時有頭痛甚至聽損加劇等症狀,病患父母緊急諮詢遠在美國的耳鼻喉科醫師,後來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堂權,王主任透過純音聽力檢查,耳咽管功能檢查以及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反覆性中耳炎合併難治性乳突炎」, 施以「中耳微創內視鏡併上隱窩乳突鑿開手術」以及「耳咽管微創內視鏡手術」,A小朋友症狀目前已經恢復正常。

為鄉親健康把關 8/15起竹北和關西三場整篩
2020/7/30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配合衛生局共同辦理「整合性篩檢活動」,免費替社區民眾健康把關。院長陳自諒表示,今年整篩一共有三場,一場在竹北兩場在關西,包含癌症篩檢與慢性病篩檢,透過成人健康篩檢找出慢性病與癌症的高危險群民眾,並將健康生活知識傳遞達到早期預防目的,提醒需要篩檢的民眾,空腹8小時,同時要攜帶身分證和健保卡。

更年期不要怕 靠運動和中藥調理症狀緩解
2020/7/2150歲L小姐,兩年來月經開始不規律,最近一年,月經經期時間更是滴滴答答拖不停,晚上睡眠容易燥熱,偶爾盜汗,皮膚比以前乾燥,眼睛容易乾澀,加上平時除了要看顧自己的家庭,住在離島的母親身體不好也需要她來照顧,蠟燭兩頭燒,身心俱疲,情緒更容易起伏、鬱悶,懷疑自己要邁入更年期感到焦慮,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沈俐伶。經過2個月調理,目前雖然進入更年期,症狀趨緩。

社會責任協助弱勢 幫德蘭35名學生免費健檢
2020/7/16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啟動「愛與關懷-弱勢兒童健康照顧計畫」,協助私立德蘭兒童中心35位院童,整合性健康管理服務,到醫院免費全身健檢服務。院長陳自諒表示,這次計畫包含一般檢查、視力檢查、聽力檢查、血液常規檢查、肝、腎功能等。針對健檢結果,提供後續治療與家庭醫師關懷服務,尤其,德蘭兒童中心對象為社會局安置之家暴、失親等兒童,院童有特殊生理及心理狀況,院方也提供醫療諮詢。 新竹縣政府社會處長李國祿肯定中醫大新竹附醫,秉持「以病人為中心」提供新竹地區民眾貼心與優質的醫療服務,另一方面也努力深耘社區,提倡在地化服務,共同守護當地弱勢兒童健康照顧。

近七旬患者腦傷半癱 經顱磁刺激術改善
2020/7/1367歲的彭姓病患發生車禍造成頭顱骨折顱內出血,到他院開刀在加護病房9天,出院後,左手腳沒力,臥床半癱,記憶力嚴重受損。求診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陳睿正表示,彭姓病患因為雙側額葉受損,無法正常行動、情緒嚴重低落,吃了抗憂鬱症藥物後還是無法改善。 於是陳睿正醫療團隊以經顱磁刺激術,不同於傳統的磁波方向與參數,約1個月20次的治療。彭姓病患者表示,發生車禍後無法睡覺,心情壓力大,脾氣變的低落易怒,經過經顱磁刺激術,「身體是我的,治療兩天後可以明顯感受到改善。」 」

新竹縣首家正子造影中心 中醫大新竹附醫服務癌症患者
2020/7/8為了服務癌症病人,不用舟車勞頓到外縣市進行後續追蹤檢查,中醫大新竹附醫成立新竹縣首家正子造影中心,院長陳自諒表示,院方引進與醫學中心同等級的正子斷層造影設備,偵測微小的癌變組織,辨識惡性或良性腫瘤,判定癌細胞轉移情形,有效將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區分開來,進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有效追蹤。

夏季三伏貼 改善虛寒性氣喘和鼻過敏
2020/7/7今年夏至6月21日已過,烈日當頭、酷暑難耐,即將進入中醫「三伏貼」的時候,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師鄒曉玲表示,「三伏貼」是選在一年之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三次穴位敷貼的治療,已有悠久的歷史;夏至日之後第三個庚日即是「初伏」,此時人體氣血趨向於體表、皮膚毛孔開張,有利於藥物滲透也有助於祛除邪氣;中醫學抓緊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配合使用辛散溫熱的中藥敷貼在人體背部的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兩者相輔相成,天人相應,趨除寒邪又可提高身體的抗病力,進而減緩鼻過敏、氣喘等疾病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

高二生長時間看電子書 竟是肘隧道症候群
2020/7/6暑假到了,可能有不少同學會拿平板「練功」,小心練出「肘隧道症候群」。L同學,今年高中二年級,迷上了武俠小說,雙手肘撐在桌上,拿著平板電子書閱讀,一看就好幾個小時,小說看完了,功力沒大進,反而手肘到前臂又麻又痛,無名指及小指無力,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何宇淳醫師,經過超音波檢查,診斷為「肘隧道症候群」,以「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現在已經恢復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