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介紹
- 醫學減重中心
- 衛教資訊
科室介紹
衛教資訊
肥胖的程度
BMI=體重÷身高÷身高(公尺)
- 適用於肥胖病人BMI ≧ 30 kg/m2 或是BMI ≧ 27 kg/m2 且至少有一種合併症( 高血壓、第2 型糖尿病或血脂異常
- 等)。
- 目前在我國核准適用於肥胖治療的藥物且有長期療效之證據主要有
- Orlistat(減少⾷物中的脂肪經腸道消化吸收,抑制約25-33% 的腸道脂肪吸收)、
- Liraglutide (抑制人體⾷慾中樞,使⾷慾下降、並且藉由降低胃排空而增加飽足感)
- Natrexone/Bupropion ER(主要作用 於下視丘及中腦邊緣系統路徑增加飽足感,而減少⾷物的攝取)。
- 一旦停止藥物使用,飲⾷、運動及生活方式的持續改變仍是協助維持體重的必要條件。
年輕糖尿病~減重代謝手術應用
李威傑教授
隨著肥胖問題的興起,第二型糖尿病已成為全球健康的重要問題,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的統計,第二型糖尿病在過去20年增加的速度急為驚人,至2015年止,全球約有四億一千五百萬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盛行率則為8.8% [1]。此一驚人的數字,再加上目前的各種治療方法,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能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使得全球將來需面對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失明,截肢及洗腎等醫療問題都會是社會上極大的負擔。
由於糖尿病最大的危險因子就是肥胖,因此肥胖控制對於糖尿病治療而言扮演極關鍵的角色。而減重手術是嚴重肥胖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使用減重手術來治療肥胖型糖尿病,或稱為(代謝手術),是目前新發展的糖尿病治療方法[2]。本文將針對代謝手術在年輕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療發展做一介紹。
臨床特性
年輕型糖尿病一般多有家族糖尿病史,臨床上也較不易治療,因為病人在心態上,生活型態及社會壓力下往往不能配合醫療要求[5]。但真正令人憂心的,這類型病人又往往更容易產生種種糖尿病併發症,相較於一般糖尿病病人,這類型病人有30倍的中風危險,及14倍的心肌梗塞危險[6]。而另一個研究也發現,如果此型病人合併有肥胖情形,則平均壽命會減少11.6年(男性)及14.6年(女性)[7]。而另一個令人憂心的情況是這型病人很容易產生腎臟合併症[8],這個問題在亞洲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因為一個日本的跨世代研究發現,如果病人在35歲前即發病的話,在55歲時有高達八成的可能,會產生末期腎病變需終身洗腎。因此針對年輕型糖尿病人,臨床醫師應提高警覺,努力協助病人控制血糖,降低此類病患未來的健康威脅,避免造成家庭及社會的負擔。
減重手術在年輕型糖尿病的治療效果
雖然年輕型糖尿病較一般糖尿病的治療較困難,但是近來研究卻發現減重/代謝手術在治療年輕型糖尿病反而有更好的效果[9]。本研究共收集558位在台灣接受減重/代謝手術治療有一年以上追蹤的第二型糖尿病患,其中有339位是在40歲以前發病的,平均年齡為33歲,平均BMI 39.4 公斤/平公尺,術前糖化血色素為8.7%,另外219位是40歲以後才發病(平均年齡50.6歲,BMI 36.7,術前糖化血色素為8.0%),手術治療一年以後,年輕型糖尿病較成人型糖尿病減去較多的體重,且有較高的糖尿病緩解率,(糖化血色素<6.0%的,56.9 % v.s50.2%, p=0.02)。追蹤五年以後,年輕型糖尿病患仍較成年型糖尿病患有較高的糖尿病完全緩解率(65.3% v.s54.2%)。多變數分析也證實,年輕型糖尿病較短的糖尿病病史及較高的C胜肽值是預測手術成功的因子。這個研究對年輕型糖尿病的治療有很大的重要性,也須進一步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來驗證。
總結
在四十歲前即發病的年輕型糖尿病是亞洲地區特有且很重要的醫療問題。這些病患較一般成年發病的第二型糖尿病更不易治療,且容易產生各種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特別是腎臟的末期損傷。近年發現減重/代謝手術對年輕型糖尿病有特別好的療效及預後,值得亞洲地區從事糖尿病及減重/代謝手術的專家學者醫師們共同努力為病患提供更好的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