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出身仁醫世家~陳自諒院長掌舵新竹附醫
「Patient first,Patient care」,這是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陳自諒院長的口頭禪。陳院長原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暨國際醫療中心副院長,他經常以這句話勉勵醫師們,務必時時刻刻將病人放在心上,妥善照顧。他也用這個信念帶領新竹附醫開拓新局,要將貼心醫療服務與優質醫療資源帶進新竹。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陳自諒院長
祖父與父親身教薰陶,養成他的行醫風格
陳自諒院長的仁醫精神,源自於生長在彰化知名醫師世家。陳院長的祖父陳景崧,是彰化縣田中鎮景崧醫院創辦人,早年赴日攻讀法律,因父親氣喘發作,請醫師到家中看病卻遭拒,陳景崧思及「家中一定要有一位醫師」,因此決定棄法從醫,學成後返回家鄉執業。陳景崧醫師不僅醫術高明,更將病人當成家人一般照顧,遇有貧困病人,往往不收費,到了年底就把病人積欠的醫藥費收據燒掉,贏得病人發自內心的敬重。
陳自諒院長回憶:「祖父一天常要診療上百名患者,小時候我們跟祖父要零用錢,祖父都不給,但病人若需要幫助,他總是大方資助,這種視病猶親的精神,深深影響了我。」
他的父親陳時宰也是名醫,臺大醫科畢業後赴美接受完整的住院醫師訓練,返台後在景崧醫院一起看診。在陳自諒院長的記憶中,父親總是忙碌行醫,家中用餐時間總是和別人不一樣,午餐常是下午4點,晚餐是晚上10點。在祖父和父親的身教下,陳院長也總是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微創治療腸癌名醫,創辦了腸腸久久協會
陳自諒院長國小畢業即赴美定居,高中畢業後在祖父及父親要求下,返台學醫,是大腸直腸外科專家。積極又充滿創意的他,總是不斷思考如何發展醫療技術,讓病人獲得更好的治療成效,曾任美國佛羅里達州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大腸直腸肛門外科研究員、美國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學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是國內最傑出的腹腔鏡手術醫師之一。在他領軍下,中國附醫大腸直腸癌治療團隊以腹腔鏡、達文西機器手臂等治療腸癌,病人保肛率高達9成5,成效卓著。
關心病人的他,不僅創辦了臺中市腸腸久久協會,也積極推動國內外交流,自2010年起,連續9年舉辦國際大腸直腸外科論壇,鼓勵及邀請實習醫學生和學校學生免費參加,同時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參與,透過3D視訊連線直播微創手術,讓世界看見臺灣日益精進的醫療技術。
醫術傳承獨具創意,積極提升醫師六原力
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自諒院長的醫術備受肯定,為了做好傳承,他選擇回到母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服務,既可行醫救人,也可帶領醫學生不斷鑽研,他甚且自費讓外科醫師赴美研修,具體落實培育菁英的理念。
在他的努力下,中國附醫大腸直腸外科及外科部進步迅速。對醫學生的教育,他創意不斷,例如以互動、實作及經驗分享,與醫學系共同舉辦「醫學生縫合訓練工作坊」等方式,促進醫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理解;他也推動外科部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學生翻轉訓練計畫,提升醫師的知識、照護、簡報、技術、研究及傳承等「六原力」。由於在教學實務、課程設計、行政領導的優異表現,他獲頒中國醫藥大學2018年「臨床醫學教育貢獻獎」。
用心守護民眾健康,打造新竹附醫好願景
對於新竹附醫的未來,陳自諒院長有著滿滿的信心與期待。他說,新竹地區大型醫療院所不足,急重症患者常需跨縣市就醫,不僅身心勞頓,也不利於病情,因此他將在新竹附醫推動整合性醫療,設置急重症中心、癌症中心、腦中風中心、心血管中心、微創中心、婦幼中心等,病人一到院,醫療團隊立即診斷及採取最適合的醫療方式,讓病人能安心就醫,重拾健康。
陳院長也希望能好好照顧醫療弱勢族群,推動偏鄉服務和國際醫療。新竹縣山地多,不少偏鄉民眾為了就醫必須翻山越嶺,十分不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透過國際醫療協助,曾幫助越南象腿女孩阮氏巒等多名東南亞的病童來臺就醫,這些孩子在獲得治療後展露的可愛笑顏,讓他深刻體會到國際醫療的重要性。幫助不易接觸醫療資源的患者,是陳院長賦予新竹附醫的責任之一。
新竹附醫醫療團隊陣容堅強,在陳院長號召下,來自臺中、彰化、新竹醫療院所的優秀醫師進駐新竹附醫,以「在地醫師」自我期許。陳院長希望新竹附醫醫療團隊雖以臺中總院的醫師為班底,但並非輪調式的過客,而是深耕新竹,成為新竹的一份子。
「落地生根,才能隨時提供患者最迫切的醫療服務,這是醫者的使命!」陳院長以此信念領航新竹附醫,期待在新竹地區播下醫療種子,成長茁壯,用心守護在地鄉親的健康。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行政室公共事務組 組長 賴珮如】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