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訊息
神經外科文章
不用開腦! 3D立體定位導航內視鏡 腦瘤切除精準安全
2020/8/3165歲陳姓男性病患劇烈頭痛,左眼皮下垂,左眼視力模糊,走路不穩,甚至影響到性生活,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求診,經電腦斷層檢查,腦下垂體腫瘤大約2.3公分,腫瘤內部出血壓迫腦神經和視神經。 神經外科巫智穎醫師進一步檢測,發現陳男腦下垂體的泌乳激素高達21.38 ng/mL,正常為2.64-13.13 ng/mL,腦下垂體泌乳激素瘤合併腦下垂體腫瘤出血,必須緊急開刀,以「3D立體定位導航內視鏡腦下垂體腫瘤切除術」,當天開完就拔管,意識清楚,在加護病房觀察一天就轉到普通病房,術後第四天就出院,目前恢復狀況良好,3個月術後追蹤,經核磁共振追蹤,腫瘤清除,視神經也沒有壓迫,泌乳激素恢復正常7.87ng/mL,也重振雄風,恢復良好無後遺症。
中西醫合併整治 搶救33歲年輕腦中風病患
2020/2/4年僅33歲的粘姓病患,去年11月底突然在家暈倒,緊急送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當時黏姓病患意識不清,昏迷指數只有10分,血壓高達250mmHg,急診室經電腦斷層確診黏姓病患小腦出血5公分,出血量高達30cc到40cc,壓迫腦幹造成急性腦積水。神經外科醫師巫智穎施以「開顱併顱內血腫清除手術及腦室引流手術」,經過3個小時開刀搶救情況穩定,患者出院後也到中醫科黃詩偉醫師以及復健科何宇淳醫師作後續治療,目前恢復狀況非常良好。
「微切脊椎融合手術」單一小傷口 術後兩天即可出院
2019/10/31近日一名約40歲的某醫院神經外科醫師A姓病患,因長期站立幫病患開刀多年來飽受腰酸背痛之苦,都是靠強效型指痛藥止痛,日前一度疼痛到無法行走,連正常幫病患看診都出現困難,經自行評估必需要手術治療,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祥銘。 黃祥銘主任診斷A姓醫師病患患有腰椎椎間盤突出及滑脫併壓迫到坐骨神經,造成下肢麻痛及活動困難等障礙。立即以「微切傷口脊椎融合手術」,打入6支骨釘並以顯微手術解決神經壓迫問題,A姓醫師病患術後恢復良好,術後當天即可下床活動,傷口不到4公分,兩天即出院,立即上班返回工作崗位,繼續幫病患開刀。若採用以往的手術方式,很難達到如此快速恢復的效果。
微創水冷式射頻神經阻斷手術治療 擺脫疼痛指數9
2019/9/3065歲的吳姓患者,10年前接受第五腰椎及第一薦椎融合手術,3年前再度接受第三四五腰椎融合手術,術後自稱恢復良好。但是從1年前開始腰痛難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她形容「痛到沒辦法起床、痛到眼淚直飆」,求診多位醫師,一年多來以藥物、復健及各式治療均無明顯改善,疼痛指數高達9分(總分10分),相當於生產疼痛,苦不堪言。 最後求診於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巫智穎,巫智穎憑著理學檢查和診斷性注射,診斷吳姓患者,屬於骶薦髂關節疼痛,施以「微創水冷式射頻神經阻斷手術治療」,甩掉疼痛,疼痛指數從9分下降到1分,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全國第一 國研院儀科中心攜手台灣微創 中醫大新竹附醫全國首例國產品椎體重建手術成功
2019/6/17根據全民健保資料,在台灣每4名65歲以上民眾中,就有1人因為骨質疏鬆症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椎體重建手術」是利用「椎體撐開器」將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以垂直方式撐開塌陷的椎體,灌入骨水泥固定,達到脊椎復位、緩解長期疼痛的效果。「椎體撐開器」是技術門檻非常高的永久性植入物醫療器材,需要經過多道精密金屬加工程序,且需一體成形,品質要求非常高。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輔導新創公司台灣微創開發出「椎體撐開器」(衛生福利部醫療器材許可證編號:衛部醫器製字第006305號),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率先採用,領先全台完成第一例國產品椎體重建手術治療,病患於術後復原狀況良好,且於隔天離院後就可以行動自如。
「失聲」了!聲音沙啞竟是頸椎骨刺作怪
2019/6/12一名52歲的余姓男子長期手麻,加上一個多月前聲音突然沙啞,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求診神經外科醫師江忠穎,透過X光片和核磁共振檢查,發現余姓男子第五、第六、第七節頸椎往後的骨刺及軟骨,壓迫到頸椎神經造成手麻反射性疼痛。而第五、第六、第七節頸椎往前的骨刺,壓迫到交感神經,造成聲帶肌肉緊張而出現沙啞的聲音。經過江醫師施以「微創頸椎骨刺椎肩盤切除手術」,病患開完刀立馬恢復「美聲」,手也不麻了。
脊椎內視鏡手術不需全身麻醉傷口0.8公分 降低癱瘓風險
2019/5/15一名48歲張姓女患者,腰痛和左腿麻已經半年,一度痛到無法走路,經過藥物和復健都沒有明顯改善,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巫智穎,巫智穎經過檢查,發現患者腰椎第四節第五節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壓迫,評估後施以「脊椎內視鏡手術」治療,經過大約50分鐘的手術,病患隔天就出院,目前狀況良好不再腰痛和腳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