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新創「近紅外光腦光譜儀」偵測腦功能 疾病評估準確率可達八成
2019/11/25精神科醫師評估病情,主要是透過會談配合心理測驗,無法抽血驗得,做腦部電腦斷層(CT)或核磁共振(MRI)往往發現腦部結構無異常,缺乏客觀的生物指標(biomarker),因此有時被詬病流於主觀而無法說服病識感不佳或是較講求科學證據的病人或家屬,近期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引進「近紅外光腦光譜儀(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首創技術及判讀,透過測量患者的大腦前額葉功能變化,作為評估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的輔助工具。 中醫大新竹附醫身心科周伯翰醫師指出,NIRS的原理主要是偵測大腦活動時的血流變化進而反應大腦功能變化情形,類似功能性腦磁振造影(fMRI) 的訊號,但相比之下NIRS機器更輕巧,可以在病房內或門診即時施測,更適合容易緊張或病情不穩定的患者,此技術於2005年獲日本政府許可在臨床精神醫療用於鑑別診斷「憂鬱症、思覺失調症與躁鬱症的憂鬱症狀」,周伯翰自2013年從「日本東京大學神經精神醫學研究所」進修回國後,便將此影像分析技術引進台灣。

雙向轉診民眾更方便 中醫大新竹附醫服務超過上千病患
2019/11/21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自去年12月15日開院以來至今將屆滿一年,本院秉持「救急救心救命救腦」守護在地健康,也結合當地醫療並成立「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中醫大竹曦社區醫療群」,配合衛福部北區業務組推動分級醫療、雙向轉診政策,平均每個月轉診院所超過70家,從今年1月至10月底已服務超過1245名門急診病患轉入就醫。

青少年型黃斑部病變 「微視野計」低視能復健改善
2019/11/14黃姓國三學生因雙眼視力不佳就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陳瑩山主任,經檢查是「青少年型黃斑部病變」,這是一種屬於遺傳性的黃斑部病變,通常在國小、國中時就會發生,黃姓病患由於黃斑部功能不良,雙眼視力僅約零點一,學習受到極大影響。

小針刀療法 專治長期痠痛頑固性疼痛
2019/11/1268歲張姓病人長期肩頸緊繃僵硬,造成脖子肩膀的疼痛反覆發作疼痛,頸椎觸壓時更是像石頭一樣硬,曾到中部北部求醫做過復健治療、按摩、推拿皆無改善,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最後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黃詩偉,黃醫師評估患者屬於反覆頑固性疼痛,適合使用小針刀療法治療,故在患處筋結點上治療,經過療程後,患者說肩頸緊繃疼痛感減緩,肌肉也恢復,目前已經正常生活。

新竹市議會和市政府 參訪中醫大新竹附醫
2019/11/7新竹市議會議長許修睿在議會期間,特別率領新竹市議會議員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考察,院長陳自諒感謝議長安排,同時也歡迎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和五位局處首長出席,陳自諒親自簡報,強調中醫大新竹附醫去年年底開幕,以「救急救心救命救急」為願景,「Patient first,Patient care」病人優先,病人為中心,守護在地健康,今年12月12號將舉行一週年院慶,歡迎貴賓蒞臨指導。

中醫「看時」對症治療兼顧體質調理 一週改善反覆蕁麻疹
2019/11/6一位45歲女性有蕁麻疹病史,好發於夏入秋季節變化時,日前因蕁麻疹大發作,幾乎遍及全身,稍微一搔抓劃過皮膚即起大片膨疹,膚癢難耐,去皮膚科就診,服藥後症狀減輕至大約還有6成未好,求診中醫大新竹附醫中醫科周書玉醫師,經把脈和觀察舌象,發現患者明顯有血虛、血液循環不好,瘀熱在體內的情形,於是在治療上從補血改善循環和透瘀熱的方式,以血府逐瘀湯搭配散熱止癢中藥如蟬蛻、薄荷、苦參等治療,經一週後,蕁麻疹發作範圍及紅癢程度明顯減輕。

「微切脊椎融合手術」單一小傷口 術後兩天即可出院
2019/10/31近日一名約40歲的某醫院神經外科醫師A姓病患,因長期站立幫病患開刀多年來飽受腰酸背痛之苦,都是靠強效型指痛藥止痛,日前一度疼痛到無法行走,連正常幫病患看診都出現困難,經自行評估必需要手術治療,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祥銘。 黃祥銘主任診斷A姓醫師病患患有腰椎椎間盤突出及滑脫併壓迫到坐骨神經,造成下肢麻痛及活動困難等障礙。立即以「微切傷口脊椎融合手術」,打入6支骨釘並以顯微手術解決神經壓迫問題,A姓醫師病患術後恢復良好,術後當天即可下床活動,傷口不到4公分,兩天即出院,立即上班返回工作崗位,繼續幫病患開刀。若採用以往的手術方式,很難達到如此快速恢復的效果。

內視鏡粘膜下切除術 完整切除早期癌細胞
2019/10/2960歲的陳姓患者沒有任何症狀,健檢後竟發現大腸有約2公分的瘜肉,以為只是良性瘜肉,做普通大腸鏡瘜肉切除即可,不過因為陳姓患者的家人是某醫學中心的消化內科醫師,看了這個瘜肉的大腸鏡照片,懷疑不只是單純的良性腫瘤,可能含有癌化細胞,如果用普通大腸鏡瘜肉切除,恐怕會切不乾淨,所以帶著陳姓患者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消化科范峻維醫師,利用「內視鏡粘膜下切除術」完整切除可能有癌化的惡性瘜肉。

中醫大新竹附醫智慧臨床實驗室「尿智捷」化解尷尬 新一代自動四軌軌道系統 結合AI處理提高檢驗正確性
2019/10/24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打造「智慧臨床實驗室」,機器手臂和自動軌道系統結合AI智慧化處理,以病人為中心,照顧到病人的隱私,也提高效率,增加檢驗正確性!

生殖醫學中心 引進縮時攝影培養箱助好孕
2019/10/2230歲的李姓媽咪結婚3年,因為不易受孕曾經作過試管療程懷孕但流產,後續檢查有染色體異常的因素,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林孝祖醫師建議下,使用「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胚胎在第五天植入後就成功著床,目前已經成功懷孕,期待寶寶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