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訊息
醫療新聞
News醫師胸悶胸痛三個月 心導管手術救回一命
2023/3/20一名57 歲的內科醫師,胸悶胸痛長達三個月,某天身體非常不適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急救,透過心臟酶指數以及心電圖檢查,沒有發現異狀。再透過門診電腦斷層掃描,確診是心血管前降支病變,經過緊急心導管手術,搶回一命,目前持續門診追蹤。 心導管室主任陳業鵬表示,這名內科醫師並無糖尿病,可能跟工作長期壓力有關,造成心血管阻塞,幸好,這名醫師的右冠狀動脈微小血管持續供應血流, 如果再延遲,最嚴重恐猝死或失去意識。由於前降支血管完全阻塞,且有對側的側枝循環供應,斑塊推測比較硬,屬於複雜性手術,在醫護團隊的努力下,只花不到50分鐘就打通血管。
遠離心內膜炎 「二尖瓣脫垂」留意牙齒保健
2022/12/11一名約40歲的女性病患,反覆雙下肢水腫和無力,伴隨著發燒,胸口和大腿多處點狀紅疹,呼吸急喘,經過電腦斷層掃瞄,檢查出輕度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甚至出現持續進展的心衰竭與肺水腫,經診斷為心內膜炎感染。 須避免嚴重蛀牙造成牙齦感染 病人提過之前被診斷過二尖瓣脫垂,二尖瓣脫垂會增加心內膜炎感染的風險,屬於中度風險,大部分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治療,但必須注意平常牙齒保健。如果牙齒蛀牙或是細菌感染,嚴重蛀牙造成牙齒齦感染,甚至細菌性敗血症,細菌從血液經過二尖瓣脫垂,造成心內膜炎狀況。另外,不要自己使用針劑藥物,因為可能將細菌帶到血液,細菌可能造成心內膜炎感染。 二尖瓣脫垂是結構上的異常,一般民眾大概罹患率2-3%,女性又比男性多,但是否二尖瓣脫垂會造成異常,還是建議民眾諮詢心臟科醫師,以心臟超音波的評估,確定造成心臟閉鎖不全,再做後續討論治療和追蹤,民眾不需過於恐慌。
70歲患者心臟衰竭喘到無法入睡 體外反搏治療已可開車
2021/12/670歲的洪伯伯過去有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及心臟衰竭的病史,近來覺得下肢水腫,呼吸困難,晚上睡覺無法平躺的症狀越來越嚴重,當天坐著輪椅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經過診斷,病患心臟肥大心臟衰竭,林圀宏醫師也跟家屬說明,病患情況危急。經過將近兩個月體外反搏治療儀器(EECP)治療,病患已經自行走路,還可以開車。
29歲男腦中風「卵圓孔閉鎖不全」 緊急搶救避免再次中風
2021/9/2729歲的男性病患,突然發現右眼視力模糊,幾乎看不到,立即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急診科會診神經內科醫師陳式一,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腦部有區域中風,像是血栓造成的缺血性中風,進一步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檢查,診斷為「卵圓孔閉鎖不全」。 病況穩定兩週後,心導管室主任陳業鵬率領團隊施以「卵圓孔封堵手術」,經過半小時,將該名病患卵圓孔關閉,降低血栓風險,病人癒後良好,隔天出院,目前服用抗凝血劑,預防二次中風,持續追蹤。
病患自行減低藥劑量 竟增生血塊恐導致中風
2020/12/28一名75歲患有心房顫動和腦中風的病患,為了防止腦中風,透過心導管手術,裝上「左心耳封堵器」來降低血塊。但是該名病患置放「左心耳封堵器」後,自以為狀況已改善,自行將藥物減量,沒有按照醫師指示的劑量服用。三個月後定期追蹤時,發現左心耳出現一大團血塊。經過兩周點滴藥物治療後出院,醫師再次囑咐要按期使用抗凝血劑的藥量。 沒想到,該名病患還是沒有按照醫師的囑咐服藥,又自動減低劑量,原本一天兩次用藥,自動減量改成一天只服用一次。經過一年,病患自覺會不會有副作用再度就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血管主任林圀宏,透過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病患左心耳封堵器表面又長出新生血塊,血塊不僅沒有變小,反而變大成為2x2公分的血塊,現在恐將需要外科心臟手術方能完全移除血塊。醫師再次叮嚀患者一定要按時服用劑量,才能避免腦中風的發生。
35歲工程師每天半包菸 心肌梗塞送醫
2020/7/135歲W工程師因為發燒、氣喘、呼吸窘迫、嘔吐、連續拉肚子三天,經轉院緊急送到中國醫藥大學心竹附設醫院急診室,經X光檢查,W病患雙側的肺已經肺浸潤。心導管室主任陳業鵬診斷,研判因為急性肺炎,造成呼吸窘迫合併缺氧,併發心臟衰竭,屬於「續發性心肌梗塞」。陳業鵬率領團隊立即施以心導管手術緊急搶救左主冠狀動脈完全阻塞,打通前降支慢性完全阻塞、迴旋支和中間支血管,再放置主動脈氣球幫浦控制心臟衰竭,手術順利,病患兩個禮拜後出院。
「我的心臟掉到肚子」….. 原來是腹主動脈瘤
2020/6/18「醫師,怎麼辦 ? 我的心臟掉到肚子!」83歲的阿嬤第一時間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部長林圀宏,林圀宏立即確診是「腹主動脈瘤」,會診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翁啟峰率領心臟團隊順利完成了腹主動脈瘤的「主動脈套膜支架放置手術」,阿嬤三天就出院,恢復正常作息。 翁啟峰表示,阿嬤的腹主動脈瘤非常巨大,約6x 6x 7cm ,一般大於5公分以上的腹主動脈瘤需手術處理,恐有破裂致死的危機,必須積極治療。ㄚ嬷在新進血管透視設備,運用舒眠麻醉避免氣管插管帶來的不舒服,而且僅以兩處0.5公分的微創傷口,取代傳統需要開腹、大傷口造成病患不舒服的艱鉅工程。
新冠肺炎結果出爐前 醫護冒險搶救家屬寫卡片致謝
2020/5/11一名49歲P男性,以為是一般感冒到他院去看診,一個多禮拜吃藥情況沒改善,卻突然出現胸悶、盜汗、氣喘等症狀,緊急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掛急診。經過x光檢查,發現P男嚴重肺水腫肺浸潤,而且心臟變的肥大,和新冠肺炎症狀相當類似,院方立即篩檢,但是在結果還沒出來前,院方為了把握搶救黃金時間救人,心導管室主任陳業鵬和團隊穿全套防護衣,以「放主動脈汽球幫浦手術」治療,成功救回病患,病患妻子特別寫卡片感謝,稱陳醫師是「恩人」。
小五生罹心室頻脈 靠植入式心臟自動去顫器救命
2019/12/1835歲男星高以翔在大陸錄影,暈倒昏迷猝死,另有一名高三生在操場跑步發生猝死。猝死不是老人專利,年輕人也要重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部部長、也是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猝死是從出現症狀到死亡,不到24個小時的時間;而猝死有90%是心臟病所造成,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猝死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時間與任何人身上,通常沒有徵兆,是「無聲殺手」。 林圀宏提到個案,一名國小五年級A 學生,在校表現品學兼優,還是大隊接力選手,動靜皆宜! 不過,卻曾經在家發生暈倒,也曾經在學校發生氣喘不過來情形,幸好經過急救都挽回性命。林圀宏確診A 學生是罹患心室頻脈,隨時有猝死風險,建議裝置「植入式心臟自動去顫器」。A學生裝了「植入式心臟自動去顫器」之後,雖然還曾經發生昏倒,但是去顫器主動偵測,均能即時挽救年輕生命。A學生還特別畫了一幅畫感謝林圀宏部長,畫中以可愛的手法呈現心臟和去顫器共存的溫馨畫面。
桃竹竹苗唯一 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 病患減少致癌風險
2019/7/3128歲陳姓病患,心悸困擾三四年,非常容易疲倦,熱愛的羽球運動只好先暫停,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檢查後發現為頻繁心室早期收縮,在七月接受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過程約105分鐘,輻射時間為0,隔天即下床,目前恢復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