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醫療新聞
News「微切脊椎融合手術」單一小傷口 術後兩天即可出院
2019/10/31近日一名約40歲的某醫院神經外科醫師A姓病患,因長期站立幫病患開刀多年來飽受腰酸背痛之苦,都是靠強效型指痛藥止痛,日前一度疼痛到無法行走,連正常幫病患看診都出現困難,經自行評估必需要手術治療,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祥銘。 黃祥銘主任診斷A姓醫師病患患有腰椎椎間盤突出及滑脫併壓迫到坐骨神經,造成下肢麻痛及活動困難等障礙。立即以「微切傷口脊椎融合手術」,打入6支骨釘並以顯微手術解決神經壓迫問題,A姓醫師病患術後恢復良好,術後當天即可下床活動,傷口不到4公分,兩天即出院,立即上班返回工作崗位,繼續幫病患開刀。若採用以往的手術方式,很難達到如此快速恢復的效果。
內視鏡粘膜下切除術 完整切除早期癌細胞
2019/10/2960歲的陳姓患者沒有任何症狀,健檢後竟發現大腸有約2公分的瘜肉,以為只是良性瘜肉,做普通大腸鏡瘜肉切除即可,不過因為陳姓患者的家人是某醫學中心的消化內科醫師,看了這個瘜肉的大腸鏡照片,懷疑不只是單純的良性腫瘤,可能含有癌化細胞,如果用普通大腸鏡瘜肉切除,恐怕會切不乾淨,所以帶著陳姓患者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消化科范峻維醫師,利用「內視鏡粘膜下切除術」完整切除可能有癌化的惡性瘜肉。
中醫大新竹附醫智慧臨床實驗室「尿智捷」化解尷尬 新一代自動四軌軌道系統 結合AI處理提高檢驗正確性
2019/10/24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打造「智慧臨床實驗室」,機器手臂和自動軌道系統結合AI智慧化處理,以病人為中心,照顧到病人的隱私,也提高效率,增加檢驗正確性!
生殖醫學中心 引進縮時攝影培養箱助好孕
2019/10/2230歲的李姓媽咪結婚3年,因為不易受孕曾經作過試管療程懷孕但流產,後續檢查有染色體異常的因素,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林孝祖醫師建議下,使用「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胚胎在第五天植入後就成功著床,目前已經成功懷孕,期待寶寶的到來。
醫病溝通共享決策 病人安全我會「應」響應回應反應
2019/10/14為了讓醫護病三方支持「醫病溝通共享決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響應衛福部「病安活動週」,重視「病人安全」,希望病人能夠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與自己有關的醫療過程。院長陳自諒、副院長葉坤祥、副院長阮春榮、家醫科主任胡松林、癌症中心主任鍾智淵和護理部副主任張鳳媛等醫護人員在精采的菲力魔術表演中揭開活動序幕,共同宣示和響應。
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 醫呼籲重視75%亞健康患者
2019/10/7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0月10日訂為世界心理健康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希望透過提高公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分享有效的疾病科學知識,消除大眾偏見。WHO對於真正的健康的定義不單是沒有疾病與失能,而是要完全在身體、心理與社會生活方面的完好。學者將健康分為3種狀態;第一種為真正身心健康的狀態;第二種是生病的狀態;第三種是介於2者之間的狀態,稱為「亞健康(suboptimal health status)」。而根據WHO調查,高達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
小弟弟與《蒻》的距離 低能量陰莖震波「重振雄風」
2019/10/330歲的李先生在科學園區工作,女友在台北服務,兩人相隔兩地,周末相聚成為最期待的時光,但是卻發現每次在「關鍵時刻」,「小弟弟」就不聽使喚,讓他十分沮喪,成了他與「蒟蒻(舉弱)」的距離,間接影響兩人感情。李先生雖然看了不少醫師,也吃藥依然不見起色。 最後求助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李聖偉醫師,在經過詳細檢查後,李醫師建議可以「低能量陰莖震波」來改善,經過六次療程之後,李先生終於再次「重振雄風
微創水冷式射頻神經阻斷手術治療 擺脫疼痛指數9
2019/9/3065歲的吳姓患者,10年前接受第五腰椎及第一薦椎融合手術,3年前再度接受第三四五腰椎融合手術,術後自稱恢復良好。但是從1年前開始腰痛難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她形容「痛到沒辦法起床、痛到眼淚直飆」,求診多位醫師,一年多來以藥物、復健及各式治療均無明顯改善,疼痛指數高達9分(總分10分),相當於生產疼痛,苦不堪言。 最後求診於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巫智穎,巫智穎憑著理學檢查和診斷性注射,診斷吳姓患者,屬於骶薦髂關節疼痛,施以「微創水冷式射頻神經阻斷手術治療」,甩掉疼痛,疼痛指數從9分下降到1分,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醫療暴力零容忍 新北地檢署檢察長提供醫護積極作為
2019/9/2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今日(25號)邀請新北地檢署檢察長朱兆民全院演講,以「我國醫療糾處理之現況和展望」為主題,提出「醫病互信,尊重專業、溝通協調,促進和諧,醫療暴力零容忍」,和醫護人員分享醫療糾紛和醫療暴力的因應。前新竹縣長邱鏡淳特別出席聆聽,院長陳自諒感謝朱兆民檢察長以多年的經驗提供寶貴意見,讓第一線醫護人員面對暴力能有積極作為,受益良多。
母女先後罹食道癌竟在同位置 內視鏡黏膜下切除
2019/9/2452歲的林姓病患今年7月因為胃痛與消化不良,照胃鏡檢查,胃部只有輕微潰瘍,不過卻意外發現早期食道癌,於是向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消化科范峻維醫師求診,范醫師以內視鏡黏膜下切除手術,僅用一般胃鏡就可以切除大約3公分的早期食道癌,林姓患者術後三天後就出院返家,目前恢復良好。 范峻維醫師也提到林姓病患的母親,去年初也檢查出食道癌,巧合的是,母女兩人罹食道癌的位置,都在上部食道,後來都透過內視鏡黏膜下切除,母親切除約5公分早期食道癌,女兒則是切除約3公分食道癌,母女兩人目前都恢復正常生活。